【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王忠凯:在平凡中“守望”初心

2019-07-01 09:09   文明宜都  


他说:“只要我还活着,这守护陵园的任务就交给我,请你们放心。”


在宜都市潘家湾乡将军山村有位87岁老党员,用34年的坚守默默为4位革命烈士守墓34年,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传承着红色革命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誓言的忠实践行者。

他就是将军山村的王忠凯。他将责任和使命凝聚成一种力量,把平凡岁月守望成一种操守,无怨无悔,坚守信仰,传承遗志,令人敬佩、叫人感动。

王忠凯老人在烈士墓园打扫

“这么多年了,他们已经像我的亲人一样了。”摸着墓碑上的文字,王忠凯说。

1949年仲夏,在现宜都市潘家湾乡将军山村雷打坑,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部队38军112师334团与国民党残军展开了一场持续18小时的激战。334团何连长、王副班长等四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牺牲后,当地群众将烈士安葬,并立墓碑纪念。

1985年,该烈士墓由原潘家湾区公所筹资征地1000平方米,扩建成潘家湾革命烈士陵园;后经宜都市民政局、潘家湾土家族乡人民政府多次筹资进行维修护。

王忠凯老人当年同是四野的解放军战士,他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60年退伍回乡担任村干部。80年代末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以后,怀着对牺牲战友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王老义务担任起了潘家湾烈士陵园的管护任务。

王忠凯说,这块山林是自己的自留林,孩子曾经说过要报酬,被自己阻止了,他说,这里现在修了烈士陵园,我们都不要计较这个事情了。

陵园里青草茂盛,曾经有附近的村民到陵园放养牛羊,都被王忠凯制止了,村民说他不讲人情。有的人甚至疏远了他。


尽管看管陵园没有任何报酬,还得罪人,但是王忠凯的老伴非常支持他,一直陪伴老人住在陵园里,几年前老伴去世后,王忠凯就一个人住在陵园,他的儿子不放心,多次接他回去同住,但被老人拒绝了。一个人在陵园,平时给来访者讲烈士事迹,闲时则种菜喂猪、打扫陵园。

陵园里,老人当年种下的松柏小树苗,如今都长成了大树,苍劲挺拔,和老人一起陪伴着英灵。

34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王老总是一把扫帚一付箩筐一把剪刀,清扫园内的落叶灰尘,整理园内的一花一草,从未间断。

他说:“今天我们过着幸福的日子,都是我的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我把这里弄得干净些,陪陪他们,也可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安稳一点,舒服一点。”

王老带着儿女和几个孙子重孙子,到烈士墓前敬先烈

现在王老的身体状况比以前差多了,但总是记挂着烈士墓,特别是热天的暴雨过后,哪怕是在医院里躺着,都交代儿子和孙子到墓地去看看。市里和乡里来学生和青年扫墓,他就义务当起讲解员。讲起那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英勇作战的事情,他总是滔滔不绝。这几年,儿子和孙子怕爷爷腿脚不方便,经常陪爷爷一起来清扫。

老人现在虽然身体不好,腿脚不便,但还是坚持每周扫墓一次。大儿子王孝平和大孙子王志伟都表示,扫墓会世世代代接力下去!

七一建党节即将来临,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王忠凯同志致敬!

王老守护的潘家湾革命烈士陵园,是宜都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也是我市首批“金种子”基地之一。潘家湾烈士陵园

2019年5月8日,宜都市委宣传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金种子” 计划发布暨“福美乡韵”示范带建设推进会上确定了潘家湾烈士陵园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潘家湾烈士陵园位于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六组。陵园平面呈园首碑行,东西长40米,南北宽3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主要由纪念碑和烈士墓两部分组成。2011年被宜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宜都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中学生在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团员宣誓

潘家湾烈士陵园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已成为宜都市有名的红色旅游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宜都市红色文化传承培育一批又一批“金种子”。每年来此祭奠英烈的学生、志愿者和市民们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一次次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使命感、奋斗志。

(责编:刘娟 审核:党艳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