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一古稀老人坚持升国旗48年:爱党爱国是家训 更是信仰

2019-07-04 11:58  

云上宜都讯(通讯员 郑方芳)对于松木坪镇茶元寺村普通的退役老兵江大俭来说,每次在自家稻场边将五星红旗升起,是他生活中最庄严、最开心的时刻。

江大俭出生在松木坪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7岁就参军入伍,在69军107师部队服役7年,期间获得师嘉奖2次,团嘉奖3次,五好战士1次。1971年,江大俭转业回到地方参加工作,先后在夏家湾煤矿和宜都市水利局任职,1998年退休回到家乡松木坪镇茶元寺村。

“要把国旗插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江大俭回忆起当年战友的誓言,仍然激情满怀。在部队七年时间,江大俭参与了无数次的升旗仪式,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誓言就会在耳边响起。

1971年,江大俭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再也不能参加每周的升旗仪式,总是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夜里辗转反侧,折腾了一段时间,江大俭心中想:“习惯改不掉,那就在自己家升国旗!”说干就干,江大俭掏钱买回第一面国旗,穿在一根绳子上,用自家门口的晾衣杆举起,在自己嘹亮的国歌声中完成了第一次升旗仪式。

以后每年重大节庆活动,江大俭都会自发的举行升旗仪式。起初周边的群众不理解,认为他是在作秀、出风头,江大俭从来不把旁人的议论放在心里,依然“我行我素”,时间长了,他用实际行动感染了周边人,大家也理解了他的“出风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江大俭提前开始谋划,在自家稻场边修了一个简易的升旗台,安装了三根楠竹做的旗杆,把国旗放中间,党旗放两边,江大俭在崭新的旗杆前升起了国旗和党旗,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说,今天才是我正式升旗的日子,我要永远记住这一天。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当从电视上听到这一消息时,江大俭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这时,大女婿从北京打来电话说:“爸,今天举国哀悼,要下半旗致哀。”江大俭默默地走到旗杆前,将国旗降了半旗,并在心中祈祷,希望在有生之年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场景。

48年来,江大俭坚持升国旗,当有人问他是什么支撑他一直这样做,他说:“把国旗插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从思想上热爱祖国,对党忠诚,只有在思想上占领了‘领土’,梦想才能实现!我要在每次的升旗仪式中提醒自己,影响他人。”

江大俭每隔几天都要检查国旗是否依旧鲜艳,旗杆是否笔直,他老伴说:“在这一点上他绝不马虎。”儿女和孙辈们都晓得老人的这一“爱好”,每次春节回家,送给老人最多的新年礼物就是一面新的国旗。

一面国旗,两面党旗,飘扬在乡村的这一抹红色是最美的颜色。

江大俭说:“一家三代八口人,有六个党员,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没有入党。”虽然没有入党,可党旗同样在江大俭门口飘扬了20余载,因为老伴是党员,爱党爱国在这个家庭是日常、是家训、更是信仰。

有七年军龄的江大俭对部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与老伴商量后把两个女儿送到部队参军入伍,小女儿现已转业到地方工作,大女儿至今还在部队任职,女儿成长为对国家有用之材,江大俭感到很骄傲。

70多岁的江大俭不仅将升国旗作为一项必须进行到底的“事业”,还主动加入到村志愿服务队,当起了一名义工,致力于村集镇交通环境整治及文明劝导工作。他说:“做志愿者是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我要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今年,江大俭还有两件大事要办,一件事是要把家门口的旗杆换成不锈钢旗杆,另一件事就是写入党申请书。

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信仰,老兵的事情就能办成,国旗永远不会褪色。

(编辑:党艳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