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别报道】精准脱贫话党恩

2019-10-03 08:02  

云上宜都讯(融媒记者 吴凯 李迪雅)经过五年多的攻坚,我市提前实现了精准脱贫目标。这一巨大成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施策、社会各界的关爱关怀和脱贫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共同努力取得的。国庆前夕,记者探访脱贫的农户和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沿着他们的足迹,为您讲述他们的心里话。

听,小牛犊在“哞哞”叫

从一个贫困户到养牛致富户,由曾经的艰难度日到现在的憧憬小康,几年前还在为温饱发愁的戴德平,一定不会想到,仅仅几年时间,他就成为村里响当当的养牛大户。

“哞......”近日,记者见到聂家河镇白家淌村五组村民戴德平时,他和妻子抱着一捆捆秸秆正准备去喂牛。当天,家里的一头母牛产下小牛犊,全家人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和喜悦。

戴德平全家有五口人,过去家里靠种地维持基本生计,不仅要支出两个孩子的学费,还要赡养年迈的老人,日子过得紧巴巴。

穷则思变。经多方打听,戴德平想通过养牛致富,但钱从哪里来,他一筹莫展。就在左右为难的时候,2015年,村里将戴德平一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这让他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按照扶贫政策,一头牛国家给我们补了两千块钱,这样我们就还有个保障。”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戴德平养牛的底气越来越足,通过“滚雪球”式的发展,他的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27头。如今,他已摘掉了贫困户这顶穷帽子,不仅盖起了新房,还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更大的牛棚,并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说句内心的话,我还是感谢精准扶贫政策好,和这么多党员干部的真心帮助。过去脱贫致富想都不敢想,现在我的生活有了想头更有了盼头 。”戴德平说。

看,家里新添了一个小宝宝

去年的一次采访,记者接触到家住龙潭河村的精准扶贫户周章新,那时的他,依靠政策的帮扶,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结了婚,并发展起了土鸡养殖产业。前不久再见到他时,家里已经新添了一个小宝宝。

“今年元月份我当上了爸爸,迎来了我的小宝贝,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责任在肩的周章新,这段时间正在忙着给下一批鸡苗修建“新家”,这些育雏笼每个可以容纳上千只鸡苗,而就在上个月,他的前一批鸡苗被“一抢而空”,销售收入达到三万多元。

赚到钱的周章新,又有了新的想法。“今年八月份又投资扩大了一个场子,大概占地面积有200平米,建成之后可以养2000只左右土鸡,准备年底把它建好,明年开始投产。”

添鸡舍、购设备、抓销售……化身龙潭河村欣兴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周章新忙得不亦乐乎。

如今,已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他,对于未来,更是信心满满:“现在行情越来越好,明年可以大干一翻了,争取赚点钱把贷款都还了,生活就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干,不掉一户 不落一人

今年是胡学友到王家畈镇白马溪驻村的第三个年头。两年多的时间里,扎扎实实不懈怠,全身心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正是胡学友的工作状态。

入秋以来,天气持续晴热,胡学友和村主任正忙着入户走访。自从当上驻村第一书记,胡学友吃住在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用他自己的话说,全村只要有一个人没有真正脱贫,我就没有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不管怎么说,再苦再累也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一定把任务完成,把脱贫攻坚战打好,让白马溪村走上小康,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胡学友深知,贫困村要脱贫,发展思路是关键。通过一次次的走访调查,在全面了解了全村的产业发展现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等情况后,他与村两委决定充分利用村里的山林资源发展茶叶、养蜂、小水果等产业,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脱贫。

保持发展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伴随各项强力扶贫政策落细落实,白马溪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去年年底,该村终于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我们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在扶贫路上、迈向小康的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胡学友坚定地说。

(编辑: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