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宜都讯(通讯员 吴湖龙)连日来,我市坚持战“疫”、生产两手抓,推出四大“硬核”措施,打通春季农业生产堵点,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实用技术“云指导”
“老师,我田里树上红蜘蛛像‘广椒面’哒,还是去年七月份喷了药的,搞点啥配方?”网友“惜缘”在市果茶服务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蔡永喜的柑橘春管抖音作品下留言。
“螺螨酯类(杀卵)+哒螨酮类(杀成虫)混合喷雾可应对······”蔡永喜受学生上网课的启发,录制柑橘春管“微课”短视频,视频一经抖音、宜都农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送,浏览量短时间突破10万+,仅抖音单个短视频下就有200多条评论咨询柑橘春管技术,他都一一给予解答。
同时,在全福河茶叶专业合作社,茶文化微信培训班里,学员已增加到500多人,高级农艺师曹绪勇陆续将精心制作的茶树良种建园技术课件上传到群里,供大家学习用。
为加强实用农业技术指导,我市组织成立了14支专业技术服务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农技人员进行田间地头现场培训或通过网页、微信群、QQ群、手机短信、制作短视频“微课”等方式进行实用农业技术“云指导”。
截至目前,网页发布春季在田作物生产管理意见6期;开办茶叶微信培训班1个,入群学员近500多人;开办宜都茶业信息服务群1个,入群企业、主体、技术员达200余人;网络培训指导科技示范户、贫困户400余户;抖音发布实用农技实操指导2期,宜都农业微信公众号推出 “宜都农技”微课堂3期;发布农产品安全生产短信提示2批次4730条;有效破解了疫情防控下专家下不去、农民培训难的问题。
减少下地 “机换人”
3月中旬,春耕农忙时节,田间地头整枝修剪机的“呜呜”声、微耕机的“隆隆”声、拖拉机的“突突”声,还有植保无人机“一刹而过”的音浪,不绝于耳。然而,奇怪的是“只闻机响声,不见人下田”。
在五眼泉镇一片田地里我们寻声找到了正在示范讲解小型耕作机操作使用方法的农机能人袁昌华,“油门手柄加油门,拉动起动绳直到有阻力,压下减压开关,再用力拉动起动绳,发动机就着火了……”
据介绍,为减少人员下田和解决山区、丘陵大型农耕机械无法耕作的困难,仅五眼泉镇在近一个星期配送到户小型耕整机24台。目前,五眼泉镇近1000台微耕机已适时下田作业,成为了春耕生产的主力军。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为减少农户生产性聚集,市农业农村局鼓励使用农机具,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积极复工复产,以最少人员、最高效率推进春耕生产。疫情防控以来,农机具作用发挥大,防控使用农用喷雾机21台,机械耕整地面积达0.8万亩,机播玉米面积0.15万亩,投入农机2000台,检修农机具2200台。有效减少了人员生产生聚集,弥补了劳动力缺口。
农事生产“组织化”
3月15日,陆城驿马冲村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自家的柑橘树让别人锯了,橘农却在一旁乐得连口罩都掩盖不了脸上的喜悦。”
“我们组织了35人的农事生产服务队,根据当前农事任务,分成修剪、植保、绿肥生草播种等小分队,减少农户下田,实行农事生产社会化服务”。宜都湖丰柑桔专业联合社理事长严永新介绍说。
宜都湖丰柑桔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宜都市四长联合柑桔专业合作社、宜都市宜农柑桔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联合成立,抱团发展,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这次抗疫情保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该联合社发挥其社会化服务优势,对域内主要农事生产实施统一服务,有效减少农户下田生产风险,保障农业生产。
在高坝洲镇曾家岗村,一支由120人组成的特殊嫁接服务队在嫁接品改的关键时期,筹集了200套嫁接刀、磨刀石,1吨嫁接膜,20万条接穗物资材料,对2000亩标准化橘园进行品改服务。
“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代理农户下田劳动,不仅有效解决了小农户难以规模化生产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在这次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通过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为防疫生产两不误提供了组织化样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春燕介绍说。
农资种苗“集中购”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农资、种苗到村到户曾经是一大难题。
为打通农资运销“最后一公里”,我市一方面为符合条件的经营户出具通行证,组织分级办理“农业春耕备耕专用车辆通行证”172份,将农户所需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通过非接触配送、非现金交易方式配送到农户。
另一方面,针对农资经营者人手不足、防控时农民购买渠道不畅的困难,引导农资经营户积极与村开展农资对接,通过村集体或专业合作社集中购买、统一配送等方式保障农资畅通。据调查,目前全市已配送蔬菜种子3.5万公斤、杂交水稻种子2.1万公斤、玉米种子15.2万公斤、肥料12000吨,已储备除草剂、春季防病虫农药270吨、农膜160吨。
对于蔬菜种苗,市农业农村局协调各乡、镇(街道)农技中心牵头,以村为单位统计种苗需求的品种和数量,统计汇总后与三江清江蔬菜专业合作社对接集中购买。目前,三江清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累计配送种苗25万余株。
责编:向姝
审核:黄金波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