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三峡日报》专版刊发《湖北宜都化工园 吹响高质量进军千亿园区的“集结号”》。
原文如下: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宜都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省委省政府部署,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之决心,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之韧劲,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湖北宜都化工园。
战鼓铿锵,战旗高扬,在33.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建设者挥洒汗水,奋勇拼搏,一个千亿产业集群在荆楚大地呼之欲出,成为拉动宜都乃至宜昌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吸引着来自全国的目光。
全市关注,全省瞩目,全国聚焦,湖北宜都化工产业园魅力何在?
看规模,园区远期规划面积33.98平方公里,近期建设面积19.45平方公里;
看区位,园区位于宜都市枝城镇,东临松滋临港工业园、西南紧临焦柳铁路、北至S254省道和长江,水陆便利,物流便捷;
看定位,园区定位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生态型、科技型化工园区,长江经济带重点循环经济示范区,宜昌市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产品供应基地;
看前景,预计到203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0亿元以上,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指标达到全国同类工业区先进水平。
△ 园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使命在肩
化工转型势在必行
走过变革的阵痛,方能完美涅槃。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清零。”是命令,更是责任,凝聚着党和政府的殷殷期盼和拳拳重托。宜昌闻令而动,立规矩,下禁令,制定《宜昌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相关工作方案》,随着2018年12月香溪化工整体爆破拆除,宜昌化工产业重新洗牌。
随即,拥有近50公里长江岸线的宜都,成为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因势而生,因谋而动。湖北宜都化工园成为宜昌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的两大核心园区之一。
2018年8月,宜都化工产业园正式破土动工,多家施工单位随即进驻,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一张化工转型的宏伟蓝图开始着笔。
“全力服务园区建设,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园区,方不负党和人民所托。”宜都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指挥长的宜都市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宜都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指挥部,制定出台《宜都市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挂图作战,“点对点”分工,协同合作,强势打响化工园区建设攻坚战。
时光飞逝,两年时间不到,湖北宜都化工园雏形初具,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即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园区速度”得到彰显。
这其中,离不开宜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离不开宜都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指挥部的组织协调,离不开所有建设者的辛勤付出。
园区建设,起点是一张白纸,不到两年时间,宜都交出阶段性满意“答卷”。
2018年以来,园区共完成征地11232亩,拆迁房屋925栋,迁坟1542座;共争取5550亩建设用地、4696亩林地指标,保障项目入园建设需求;
新修6条道路13.97公里,迁改杆线35公里,三板湖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供热、供电、综合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园区24个在建项目,投资178亿元,高峰时投入施工设备600余台套,施工人数4500余人,累计实施岩石爆破180万方,用炸药600余吨,开挖土石方850万方,开挖高度达到45米;
华昊新材料用地在焦柳铁路爆破安全距离内,指挥部协调专班跑襄阳、下武汉,积极争取,武汉铁路局特事特办,仅用时三个月就拿到爆破施工许可;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上完成投资23.29亿元,“真金白银”投入加快了园区建设步伐,夯实了发展之基;
……
2019年初,化工园区完成各项规划编制及安全、环境影响评价,湖北宜都化工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合格化工园区。
4月15日,宜都市委书记、市长谭建国主持召开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指挥部专题办公会议,强调要主动践行“四个勇当”,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不折不扣完成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各项任务,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宜都,在化工转型的道路上华丽转身。
△ 兴发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合成氨项目施工现场。
筑巢引凤
实力名企纷至沓来
阵痛往往伴随着机遇,湖北宜都化工园巧借化工转型的春风,迎来发展的“高光时刻”。
“兴发绿色产业园、华昊新材料、华阳化工、新洋丰肥业……这些都是园区的‘金凤凰’。”5月8日,在位于山坡之巅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指挥部,宜都高新技术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兴发指着项目推进图如数家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一流的营商环境,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吸引了一大批成长型、实力型、科技型企业落户园区,园区如同一个“强磁场”,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优质企业。
截至目前,化工园入园重点产业项目共有35个,包括搬迁入园项目11个,总投资132亿元;招商引资项目24个,总投资244亿元;化工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共有13个,总投资103亿元。
其中,投资5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投资40亿元的华昊新材料、投资30亿元的氢阳新能源储氢材料、投资25.8亿元的园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投资18亿元的容汇锂电池、投资12亿元的新洋丰磷酸铵和聚磷酸铵综合利用、投资11亿元的华阳化工紫外线吸收剂、投资10亿元的友源实业等35个在建项目正加紧建设。
在化工园区,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让人热血沸腾,焊花溅射,塔吊飞舞,挖机奋臂,车辆穿梭,近4000名工人戴着口罩在工地上忙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把因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现在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抢工期,施工单位也增加了施工人员,确保按期完成厂房建设任务。”华阳化工副总经理徐明国一边陪记者察看正在兴建的生产车间,一边介绍,“目前,公司两个主体车间已经封顶,5月底开始安装生产设备,力争9月底投产。”
在兴发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合成氨项目工地现场,三四台大型起重机抓着混凝土块、钢铁构件在空中传送。
煤化工合成氨就是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液氨。除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都要以氨为原料。宜都合成氨项目建成后,液氨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园区内的下游企业生产肥料,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1500多万元。
“这个项目2018年初动工兴建,总投资近24亿元,占地面积380多亩,规模为年产40万吨合成氨装置,目前已完成投资过半。如果欧洲配套设备及材料能按期交付,今年内建成投产应该没什么问题。”开发公司董事长彭洪新说。
东方风来满眼春,众多实力企业大手笔投资园区,收获必将是超值回报。
△宜昌鄂中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经营高浓度磷复肥和新型肥料的化工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位居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国磷复肥企业前10强。
涅槃重生
入园企业完美蝶变
破茧才能化蝶,浴火方得重生。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搬迁入园,并不是一次简单的物理转移,而是一次实现企业重生的“涅槃之路”。
在进驻园区企业中,华昊新材料绝对是“重量级”企业。这家全球最大的氯化钡生产企业,产品广泛用于陶瓷模具生产、污水处理、印染等行业,畅销日本、韩国及欧美市场,在该领域具有绝对的国际话语权。以前厂区在猇亭,位于长江一公里范围内,这次积极响应政府“关改搬转”号召,将厂区整体搬迁入园。
“新工厂设计更科学,设备更先进,生产一吨产品综合成本将下降20%以上。”公司董事长林福平介绍,以前老厂设备落后,低品位矿石不能加工,现在上马国际一流设备,各种品位矿石均可在车间内进行加工,在原材料上每吨成品可节约500多元;新厂广泛采用新工艺,在能耗上每吨成品能降低成本300元左右,在人力成本上每吨成品能节约2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生产一吨成品就可节约1000多元。
成本下降,带来的是产品升级,产能递增。10月份新厂投入运营后,华昊新材料电子氯化钡产量将由以前的3万吨提升到12万吨,占据全球50%市场份额,新增加电子级氢化钡、高纯度纳米硫酸钡、电子级碳酸钡、电子级二氧化钛等产品,年产值可达20多亿元。
华阳化工是宜都土生土长的明星企业,专业从事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导产品规格为BP-1、BP-3、BP-4、BP-12等。产品全部出口至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商。
“这已是企业实现第三次搬迁,前两次厂址都位于沿江一公里范围内,这次搬迁入园,总算稳定下来了!”华阳化工副总经理徐明国说,虽然搬迁入园公司投入不菲,但非常值,因为搬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企业提质增效的过程,一个产品的升级换代过程。
徐明国介绍,新厂建成后,将全部采购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将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一方面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另一方面增强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竞争力,为华阳化工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奠定了基础。
在环保上,该公司加大投入力度,斥资8000多万元高标准修建污水处理系统,工业废水全部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化工园区三板湖污水处理厂,做到绿色环保。“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在节能减排上必须向国际标准看齐。”徐明国说。
兴发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合成氨项目同样是一次“脱胎换骨”之举。
据兴发集团高级工程师李绪介绍,该项目引进了行业先进水煤浆气化工艺技术。“等温变换技术”“低温甲醇洗气体净化技术”等核心技术都是全国氮肥协会推广的节能减排适用技术。项目设有硫回收、烟气脱硫脱硝、污水处理、除尘等环保装置,能保证建成后各项排放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新园区、新厂房、新工艺、新市场,“园区制造”将诞生越来越多的“国际范。
△ 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陶瓷电容及新材料生产加工项目是宜昌市关改搬转项目,总投资40亿元,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7亿元。
精准服务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高质量服务是项目推进的“加速器”。
全力服务园区建设,为入园企业当好发展“店小二”,宜都全面深化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成立专班服务,成为园区建设的“保障队”“生力军”。
园区刚动工时,宜都就成立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形成了日调度、周督办、月总结的工作模式,攻坚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总指挥长,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专题办公会,相关常委和市直单位、乡镇一把手参加专题办公会,目的就是快速高效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专题办公会摆问题、找对策,商议的结果直接进入执行程序,为园区项目建设扫除了障碍,增添了助力。
在入园企业中,有些企业老厂房刚建好没几年,又面临着搬迁,企业损失较大。如美洋肥业2014年刚建成投产,华阳化工面临第三次搬迁……“企业所急就是我们所想!”宜都市政府及时制定政策,对相关企业进行场平补贴,并对上积极争取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补助资金,力求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庚子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化工园区建设的“拦路虎”,业主被隔外地,工人无法上岗,园区建设进入“暂停”状态。
一边是疫情肆虐,一边是工期紧张。宜都高新区管委会精心统筹,做到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在宜都进入低风险区域、达到了复工的基本条件后,园区建设随即复工,并很快驶入“快车道”。
2月24日,部分在外地的企业负责人及管理层人员陆续前来宜都按疫情防控要求居家观察;3月11日园区完成全面复工筹备工作;3月12日,华阳化工项目复工;3月13日,新洋丰肥业项目、七朵云危废中心复工;3月14日,兴发集团836项目、合成氨等项目复工;到3月21日左右,园区内12个项目业主,24个工地全部复工……
在宜都市进入低风险区、达到复工条件的情况下,宜都化工园何以能够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这得益于宜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高新区管委会一班人树立的‘超前’意识、创造的‘傻瓜’模式和坚持的‘不过夜’要求。”黄兴发说。
在疫情防控呈现好转态势下,宜都高新区管委会对化工园区建设复工要做到早谋划、早动员、早准备,自2月15日起就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班,启动园区复工筹备工作,自制一整套复工指南和防疫方案模板,并将电子版发给各业主单位,供企业复工使用。
同时,管委会还组织专班,为申请返回园区务工人员及时开出接收证明和通行证,为项目建设复工提供劳动力支持。自3月10日起,逐渐分阶段恢复园区项目施工,并开辟绿色通道,将业主单位及施工企业员工分批次接回。
站在时代的潮头,承载长江大保护重任,不断迎接新的机遇及挑战,这是时代赋予湖北宜都化工园的神圣使命。坚持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发展理念,高标准规划,“加速度”建设,湖北宜都化工园正以崭新的身姿出现在世人面前,千亿产业集群将逐步由梦想照进现实,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刘娟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