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两江”党旗分外红 ——宜都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1-07-02 09:40   三峡日报  

宜都市召开“两优一先”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市委书记谭建国带领党员宣誓


全市开展向“磁铁支部”学习活动


“五强”书记、聂家河镇白家淌村党总支书记龚拥军为群众宣讲政策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枝城镇架锅山村十里桃花美如画


陆城街道八字桥社区第三网格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暨绿洲新城小区《民法典》宣讲活动


陆城街道十里铺村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6月28日,宜都市召开“两优一先”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市委书记谭建国带领24名新党员代表进行入党宣誓,160名受表彰对象、参会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大会为12名老党员代表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表彰了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谭建国指出,近年来,宜都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实现抓党建促发展,在疫情防控、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十三五”等各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为“十四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砥砺前行,初心不改。两江大地,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党的声音传播到每一片土地,40万宜都儿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奏响党建最强音,为宜都争当县域发展标杆、冲刺全国50强不懈奋斗。

思想破冰,“磁铁支部”放“磁力”

仲夏时节,五眼泉镇弭水桥村茶园苍翠,紫薇飘香,柏油马路蜿蜒纵横,农村新居沿路分布,九凤谷游人如织。

谁又能想到,曾经的弭水桥村,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问题村”,路不通、电不稳、水不净,发展严重滞后,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群众怨气大,将村委会的牌子扛到镇政府,“这样的村两委班子,不为村民谋福利,挂牌子何用?”

发展之路如何走?五眼泉镇党委认为,要想改变,唯有引进能人、建强班子。很快,本村在外当老板的刘大卫进入镇党委视野。在刘大卫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坚持“每户必访、群众有事半小时到场、执行政策一碗水端平、第一时间抓落实、公家的钱不乱花”五条铁律,村党组织就像吸铁石一样,把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磁铁支部”。

2014年,“磁铁支部”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外来投资5000万元建起国家4A景区三峡九凤谷,带动700多名村民吃上旅游饭;2019年,“磁铁支部”和大伙一起打起产业牌,紫薇、茶叶、果园等产业快速发展,村集体年收入突破百万元。“磁铁支部”和宜都市委党校合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村集体每年可增收十多万元。

弭水桥的发展也带动了临近的两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拖溪村和望佛桥村。三个毗邻村与九凤谷党支部一起组建了“两溪两桥旅游区党委”,三峡九凤谷、胡敌烈士纪念馆、清代望佛廊桥、农耕文化馆、采摘园等旅游资源,通过一条近15公里的旅游环线串联,曾经的“边、穷”落后村实现“抱团振兴”。

弭水桥村“磁铁支部”经验在宜都得到广泛推广。2020年,该市启动“磁铁支部”建设年活动,要求全市农村(社区)磁铁支部达到50%,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80%的市直单位党组织达到“磁铁支部”标准。

近年来,通过建设“磁铁支部”,宜都投入8900万元新建村(社区)阵地37个,改扩建72个,推动阵地全面提档升级。推动2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位升级,扶持81个村的村集体收入过10万,制定“磁铁支部”5条标准,开展“大宣讲”230多场,全市1199个党支部对标“磁铁支部”标准提升堡垒指数,掀起向磁铁支部学习“大实践”热潮。

今年,宜都深入挖掘“磁铁支部”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在全市选树100个“磁铁支部”、100名“五强”书记,全力推进党建“双百”提升工程,通过示范引领,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农村、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建强机制,“五强”书记当“头雁”

书记强,班子好,百业兴。

宜都把“五强书记”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先导性工程,聚焦“党性强、服务强、带富强、理事强、自律强”的“五强”书记标准,坚持从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转军人、回乡大学生等人才中选拔村书记。最美支书吴界、扶贫书记龚拥军、民情书记周呈东、土家领头人管永强等一大批自身能力强、组织水平高、经营头脑活的“能人”脱颖而出,成为山乡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党润百家,幸福流淌。”2014年3月,退伍军人龚拥军接手白家淌村党总支书记,随即支部推出“五家”工作法,即进家门、话家常、解家难、兴家业、传家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很快,白家淌也从一张白纸开始“着色”:进村主干道全部拓宽一米,通组公路硬化32公里;兴建天河水窖197个,建500立方米蓄水池10个;联合宜都供电公司投入近200万元对全村电网进行改造,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村覆盖。

产业是富民之本。村里因地制宜,发展高山土豆种植,注册了“白家淌”商标,产品成功打进北山、雅斯等大型超市。目前全村种植土豆200亩,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2014年底,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28岁的管永强高票当选为吕家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初上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村级主干道段栗线改造成宽6米的柏油路。

同时,管永强依托4650亩岗丘连片的茶园,在生态、茶园和特色上做文章,高标准改造观光茶园,成立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对村中心集镇实施绿化美化,改造富有土家特色的生态民居,连续六届举办土家茶乡女儿会。效果立竿见影,村里的生态旅游很快火爆起来,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十里桃花红,千年架锅香。”架锅山村在党总支书记周心全的带领下,创新探索“520”工作法,通过支部的“磁铁力量”,把群众凝聚到村“两委”班子周围,把群众凝聚在产业发展之上。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架锅山村抓产业、谋发展,“十里桃花红”成为枝城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路上的靓丽名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今,在宜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五强”书记的身影,他们乐于奉献、勇于攀登、冲锋在前、一心为民,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近年来,宜都认真落实《宜都市村党组织书记市级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市级备案管理重点任务清单》,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等关键环节管理,按照“一人一档”要求,为15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人事档案。积极开展“五强书记”培训,123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参训,举办“大卫书记讲堂”,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能力。开展村书记后备“蹲苗计划”,对200余名书记后备蹲苗培养,抓实传帮带等措施,强化村书记后备人选的梯队建设。

红色赋能,乡村振兴提“质效”

5月1日,姚家店镇油榨坪村四季花海项目正式开门营业,娇艳的玫瑰花、神奇的九宫格迷宫、别致的木屋餐厅,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从“有女不嫁油榨坪”的“三类村”蝶变为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城效明星村,以邓少杰为首的村“两委”班子起到关键作用。2017年,创业能人邓少杰回村当上村党总支书记,带领乡亲们奔赴小康路。

他从村“两委”班子入手,调整班子成员分工,将责任牢牢压实在每个人身上。他要求每个班子成员当表率、作榜样,提振精气神。“访”“谋”“干”,是邓少杰为“两委”班子定下的工作“三字诀”。“访”就是干部入村到户,听民声、解民意,了解群众诉求;“谋”就是想办法、找出路,为村里发展谋思路;“干”就是要沉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

通过党建引领,油榨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油道路贯穿全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美丽乡村提质加速,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乡村变美、产业变强、村民变富,离不开“红色引领”。围绕“磁铁支部”的辐射、带动作用,紧扣“五强书记”示范、引领作用,宜都乡村振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一系列激活乡村发展潜力、致富山乡百姓的新举措、制度加速出台,山乡大地旧貌换新颜。

宜都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进新品引进、品种改良等,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吸引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壮大产业规模,激发产业活力。吸纳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和合作经济,通过吸纳就业、订单扶持、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积极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巩固提升三年实施方案,力争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5%。持续化解村级债务,加强“三资”管理,坚决制止新增债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抓好省级新型集体经济扶持村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实施规范,实现收益预期目标。

坚持示范推进,抓实宜昌市5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市级10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高坝洲镇“两路”示范带和枝城镇“一山两河三畈”示范带。打造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示范,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开展垃圾分类、村庄绿化、庭院美化、污水治理、沟堰整治、厕所革命、拆违控违等行动,改善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支部聚力。宜都123个村级党组织围绕乡村振兴作文章,产生了强大的磁力效应。全国文明村鸡头山、响水洞,中国谜语村青林寺,土家山寨吕家坳,百里桃源全心畈、架锅山等一批美丽村庄闪耀宜都。

高位推进,基层治理引“活水”

陆城街道丹桂苑是一个老旧小区,居住人员杂散,没有物业管理,一度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2019年,该小区成立“家+”驿站,由住在该小区的共产党员刘华牵头成立业委会,带领居民铲除违建菜地、粉刷楼道墙壁、规范停车管理,小区焕发新气象。

“家+”驿站以网格管理为基础的“党支部+居民小组+网格员+志愿服务+驻格警务”五岗一体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通过建立基层阵地,配强工作力量,发挥“六进”功能,即:组织建设进驿站、法治宣传进驿站、矛盾调解进驿站、文化活动进驿站、志愿服务进驿站、为民警务进驿站,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小区,乃至楼栋的每一个住户。

“家+”驿站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 有效打通了服务城乡群众“最后一百米”,目前宜都城乡已建“家+”驿站51个。

近年来,宜都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构建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序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形成以“支部建在网格上、需求满足在网格内、素质提升在网格里、平安实现在网格中”为主要特征的、宜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模式。

结合实际出台13个改革配套文件,推行“一窗办、一网办、帮你办”便民服务模式,将200项职权下沉街道。在老旧小区联建网格党支部,在新建商住小区单建小区党支部,目前,宜都城区187个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101个市直单位,6886名党员下沉社区和小区参与共治,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为载体,包联单位按照职责及时领办大事,破解社区急难复杂问题308个,党员以党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职业特点、优势特长精准领办困扰居民群众的身边小事,现场解决小区问题460余项。

实行社区书记基层党建履责“口袋书”及岗位承诺,建立社区工作者初任培训、岗位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体系。以社区为单位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459次,服务时长达4.8万小时。打造了“绿洲新城”等一批生活环境好、服务设施全、管理服务周到、群众满意度高的示范小区,推出了“卫健星辉”“我到社区做信访”等一批下沉工作品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宜都实现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党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党的精神如汩汩清泉滋润宜都大地。凝聚磅礴“红色力量”,围绕冲刺全国县域经济50强、奋力打造“三示范四节点”既定目标,宜都勇当先锋,奋发有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方勇华 通讯员吴艳 黄海涛

本版图片由宜都市委组织部提供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