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造”开局 下好搬迁“后时代”的“先手棋”

2018-05-30 11:38   www.hbyidu.com   记者 吴瀚  彭杰

\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视察宜昌时指出:“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责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

  为了将长江大保护落到实处,位于高坝洲镇的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在长江岸线生态复绿上做起了智慧技改的文章,从生态复绿的实际需求出发调整研发路线,加大技改投入,用工匠精神为长江沿岸生态撑起保护伞。

  沿江化工企业搬迁后,残留的废弃物如何处理才能不给土壤留隐患,是我市落实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的必答题。眼下,这个问题在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科研实验室里找到了答案。

  土壤修复剂在长江沿岸生态修复过程中,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经它修复的土壤,可以完全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

  铅、汞、铬等是化工企业生产废弃物中常见的重金属,土壤经过这些污染物的长期沉淀,就像布料掉进了染缸,想复原,并非易事。而不清除,又会对复绿的植被生长造成影响。眼下,中南装备公司在省经信委支持下建立了全国首家土壤修复工程实验室,历经上百次实验,尝试从该企业原有的油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中提炼出给化工污染土壤治病的“良药”。然而实验证明,将土壤内的污染物分离出来并不现实,公司研发团队不得不在原有的产品研发上另辟蹊径。

  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主任工程师覃金周说:“以前重金属就是分散的,现在我们相当于给它加一个笼子 ,圈起来后固定以后,它就不随着植物根系进入生态链。”

  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科研人员徐倩宇表示:“我们针对土壤铬金属元素修复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能够达到600mg的处理标准,这个值是全国的一个通用标准,我们的目标就是治理成效更长远,在未来20年、30年以后,这个处理能够达到的要求依然是符合环保标准的。”

  当前,整个宜昌市134家沿江化工企业搬迁在即,一大批长江沿线生态复绿项目正有序推进。将此视为机遇的中南装备公司迅速调整产品研发方案,将原本在沿海城市走俏的土壤修复剂产品定位成为打开省内环保产品市场的前锋。眼下,新产品的技术已经基本成型,为更好的衔接市场,研发仍未止步。

  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典章说:“下一步,打算投资1000多万元积极地开展针对这个重金属污染和磷石膏矿渣污染的治理,研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土壤修复剂产品,达到10万吨每年的修复剂产品,可以处理的污染土壤可以达到100多万方,也就是说相当于每年十多家企业的修复任务,我们可以完全拿下来。”

  除此之外,针对眼下滨江城市生活垃圾影响长江生态的问题,这家有着军工技术实力的企业在清洁能源车的产品转型上也有了新方向。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堆放易生菌、发臭的问题,该企业采用全国首创的电解法工业化制备技术,在清洁车上装载催化装置,以水为原料,车载发电机为能源,现场制备高浓度臭氧水。通过喷淋的方式一扫城市垃圾集中堆放的卫生隐患,处理后的垃圾进行填埋时,二次污染的程度也将大大降低。

  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园事业部技术处处长陈向灵表示:“面对5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站,咱们一次喷淋,两个小时之内它的异味可以降低30%,二次喷淋四个小时之内我们这个异味可以消除90%,同时,大肠杆菌等所有菌类可以完全灭杀。”

  目前,这款除菌能手已在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派上了用场,产品依托节能高效的特点也撬开了沿海市场的大门。如今,该企业正在与省内各沿江城市积极洽谈,让好产品助力家乡好生态。

  同时,企业的腾飞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企携手,才能打好保护与发展的“共赢牌”。用智慧制造、科技制造给长江生态铺绿道,中南装备公司的转型之举,正是我市践行长江大保护,落实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的生动实践。为打好这张“共赢牌”,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环保型企业科技转型的政策,人才培育、贴息贷款、项目审批,凡是企业需要的,都有优待政策助力成长。

  高坝洲镇副镇长陈晓冬表示:“我们积极向外对接高等院校,向企业支持研究生、博士生以上的专业性人才,第二个在产业资金方面,我们每年向企业就是在生态保护有发展, 有潜力在做研发的这样的企业每年给予县域发展资金,给予一定的贴息贷款。像我们今天看到的中船重工每年是给予一千多万的贴息贷款,支持企业在环境生态保护上的转型发展。”

  眼下,我市像中南装备公司一样正蓄力研发环保项目的企业逐渐增多,40多项环保节能技术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多件环保新产品成功问世。用高精技术打好生态环保的先手棋,已成为中南装备等一批企业在转型路上行稳致远的制胜之举。

  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典章表示:“按照2018年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纲要,我们将切合这个长江大保护,把这个土壤修复剂产业和臭氧消毒车产品做大做强,实现产值翻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