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领取“任务书” 再博“开门红”

2021-12-27 10:30   三峡晚报  

宜昌努力打造中部非省会城市龙头

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开工。 全媒记者景卫东 摄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张元媛 王红玉 何凡 刘远新 谭廷 聂烽

12月23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武汉举行,强调“两翼驱动”要主动争位,支持襄阳、宜昌努力打造中部非省会城市龙头,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成为非省会城市群重要增长极,打造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

回首2021年,“成绩单”令人自豪;展望2022年,“任务书”催人奋进。

以更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当前,宜昌各地各部门提早动手谋划明年开门红,为圆满完成任务奋力拼搏。

舞起城市群龙头

培育新增长极

12月21日至22日,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率恩施州党政代表团来宜,就深入推进“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进行考察。

今年以来,“宜荆荆恩”城市群交流频繁,开篇破题亮点频现。

东承沪汉、西接成渝,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高铁东西通道,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加快发展意义重大。湖北省委对“群主”宜昌寄予厚望:支持宜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省级副中心城市能级,引领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

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带领党政代表团赴恩施、荆门、荆州考察学习,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全市上下闻令而动、主动出击,在“宜荆荆恩”区域协同立法、磷化工产业集群培育、重大项目谋划、智库研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初步成果。

5月26日,“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宜昌召开,四地共议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及2021年度工作要点,签署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动与荆州、荆门、恩施进行互访,建立多个互动机制。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妇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积极对接,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事项。

宜昌主动对接荆州、荆门,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宜都、枝江、当阳、松滋四市县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联动发展,共建全国百强县域聚集区,培育带动城市群发展的新增长极。

跑好明年开局

起步“第一棒”

12月19日下午,宜都市海工装备产业园里,湖北中南鹏力海洋探测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厂区路面上,一艘船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奔跑”着。再过一个月,这艘水陆两栖应急保障气垫船将下水试验,最快明年3月量产,标志着以海洋雷达为核心产品的中南鹏力又开拓了一条全新产品线。

中南鹏力副总经理马刚信心满满,“根据已有订单,2022年,中南鹏力预计营收不低于7亿元。2023年,企业预计营收不低于10亿元,力争实现科创板IPO上市。”

12月22日,在点军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暨中电宜昌产业园项目入园活动上,总投资180亿元的40个项目成功签约。

作为宜昌加快强产兴城、推进能级跨越的重要战场,中电宜昌产业园涉及新兴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都市新经济等产业,将为点军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地和全国大数据产业洼地贡献力量。

宜昌抢占产业裂变的全新赛道,人心思干的气场持续升腾,为跑好明年开局起步“第一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刚刚胜利闭幕的宜昌市第七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建设“六城五中心”,推动经济总量突破8000亿、迈向万亿的宏伟蓝图,充分诠释了新发展阶段宜昌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一张张产业蓝图绘就,作为提高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城市能级提升、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宜荆荆恩”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重要抓手,推动现代化国际化的宜昌加速到来。

加快融入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12月1日,宜昌市组织召开红花套过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概念性方案专家评审会。这是宜都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通车之后,宜昌境内谋划的第十一座长江大桥;12月17日,十堰(房县)至宜昌(五峰)高速公路兴山至长阳段环评顺利通过;12月19日,《枝江百里洲长江大桥巷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专家咨询会在宜昌枝江举行……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脚踏实地把综合交通枢纽做强做优,把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做强做优,把低成本高效率现代物流体系做强做优。

一条又一条高速公路的通车、一座又一座长江大桥的建成,宜昌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重要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宜昌没有国际化的机场,就会远离世界中心;没有高铁,就会被迫出局;没有高速畅达的公路,要素流动就会停滞、发展就会停步。”宜昌交通运输局局长胡朝晖介绍,十四五期间,宜昌交通部门将加快“三纵三横六方向”铁路网、“十线三环”高速公路网、“五纵七横”干线路网、“一干两支四库”高等级航道网等建设,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还将加快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到2025年,长江咽喉枢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卓有成效。宜昌基本实现中心城区至县市1小时高速直达、省内市州2小时高铁到达,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航空抵达。

建设区域性科创中心

和创新策源地

湖北磷隆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国内首条磷石膏轻集料生产线上,原料磷石膏通过改性、搅拌、造粒等工序,变成了磷石膏轻集料。轻集料可替代普通碎石,应用于混凝土或混凝土制品中。

在创新中实现绿色崛起,宜昌努力蹚出一条磷石膏综合治理新路。作为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目前宜昌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已达到41.1%。磷石膏建材产品已走出宜昌,在武汉、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要硬核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12月21日,湖北三峡实验室在宜昌挂牌。实验室围绕湖北现代化工万亿产业发展的需求,定位于绿色化工,立足“宜荆荆恩”优势磷化产业基础,瞄准磷石膏综合利用、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硅系基础化学品和化工高效装备与智能控制五大研究方向,是支撑宜昌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

根据宜昌出台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宜昌将围绕湖北三峡实验室、宜昌高新区、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宜昌科教城、市域创新联合体、“宜荆荆恩”科创走廊,构架多层次、全覆盖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化工创新升级示范区、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创新应用样板区、“宜荆荆恩”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引领区,全省“南部列阵”产业创新策源地。

从“卖资源”走向

“卖产品”“卖品牌”

进入12月,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设备部部长张晶林就一头扎进速溶茶生产车间。

作为宜昌茶叶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一次强强联合,这条速溶茶生产线投产后年产1000吨高品质速溶茶粉,消化夏秋茶干茶5000吨,为茶农新增夏秋茶鲜叶收入4000万元,同时带动五峰茶产业从初制加工转变精深加工,持续提升核心价值和整体实力。“实现从‘卖资源’走向‘卖产品’‘卖品牌’。”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驰说。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宜昌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刘新平表示,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锚定“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造省域乡村全面振兴之翼”目标,牢守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农业绿色发展“三条底线”,着力打造柑橘、茶叶、畜牧、蔬菜、水产、优质粮油、道地药材、现代种业八大产业链,加快建设“一芯四区一中心”,即“宜昌农芯、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区、三峡生态屏障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全省农村改革先行区、全省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试验区、长江中上游农产品加工贸易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八大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50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

建设低碳城市

筑牢三峡生态屏障

一江清水永续东流,这是宜昌的责任。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持战略定力。

2022年,宜昌将奋力全面完成湖北省下达的大气环境、水环境指标以及土壤污染防治目标。积极探索“宜荆荆恩”城市群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碳达峰、碳中和体制机制,做好碳排放交易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协同治污方面再加力,筑牢三峡生态屏障。

宜昌将以更高标准推进长江大保护。聚焦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与省环科院合作,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二期)项目。启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工作,探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和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

分年度组织实施《宜昌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支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西陵区云集街办白龙井社区等省级首批低碳社区试点创建。积极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制造,化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