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敌桥出发

2022-01-06 17:16   三峡晚报  

□李姜洁

一座桥,往往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

1925年,这条名叫“拖溪”的河上,建起一座石板桥,后人称之“胡敌桥”。这座桥,从此畅通了冠英小学孩子们的上学路,畅通了村民种田的必经路。

然而生于斯战斗于斯的胡敌——宜昌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宜都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却在长眠异乡90年后,才重新走过这座桥,回到他的故土——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拖溪村。

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石板桥,一直在等他回家。桥上的每一块石板都记得,当年,村民们是如何到两三里外的累马坡采石,牛拖、人抬、肩挑、背扛,一日日搭建起这座长2丈、宽5尺、高1丈的石板桥。这座桥,一直保留着古朴的原貌。除去桥面抬高了60公分,向两岸延长了2米,还增加了护栏,下雨也能放心走人、跑摩托,成为村民小康路上的“民心桥”。村民经常清扫桥面,像维护自家庭院一样认真。

说服地主父亲卖田办学、卖田修桥、播撒革命火种掀起“鄂西之冠”、30岁惨遭酷刑捐躯他乡……这里的孩子,听着胡敌的故事,循着胡敌走过的路,从胡敌桥出发,走向远方。

百年间,胡敌桥见证着这里的沧桑巨变:拖溪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整合相邻的“两溪两桥”区域旅游资源,14.5公里的旅游环线,串联起胡敌桥、胡敌烈士纪念馆、三峡九凤谷、农耕文化馆、生态采摘园等旅游节点。每年,有数万人来这里进行“红色初心之旅”。而宜都市五眼泉镇也以红色为引擎,发挥“致富一个、带动一方”的辐射效应,奏响“全国文明乡镇”的协奏曲。

从胡敌桥出发,沿14.5公里的旅游路车行向东,就是宜都县城。向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当年,一定是追寻曙光的信念,为胡敌照亮,一次次奔走在去向宜都县城播撒革命火种的路上,组织冠英小学师生远足50多里到县城示威游行声讨日、英帝国主义暴行的路上。今天的宜都,已然成为他致爱妻家书里“待到他日天地转”的崭新模样。

或许,当年的胡敌,无暇驻足两江之滨,欣赏宜都这颗“两江明珠”的壮美,更无法想像,宜昌在建时速最高、线路最长的跨长江大桥——宜都长江大桥,打通了“宜荆荆恩”城市群南北交通经脉,驰行大桥,如入蓝天白云。

在宜都,“幸福”是触手可及的日常。如果喜欢居家,听一段宜都梆鼓,赏一则《围炉夜话》,来一碗桥河豆腐,甚或是炖一锅鲟鱼享受一回饕餮……随便怎么来过,都是美好的日子。如果你更喜欢四处走走,或是到青林古镇,或是到杨守敬书院,或是到三峡九凤谷,或是到奥陶纪石林……随便哪处走走停停,都有独特的风景。春品宜红,夏游清江,秋赏蜜柑,时令入冬之后,还有隆重的年猪宴吸引着万千归乡的脚步。土家“抬格子”吆喝着上桌,庆丰收来庆团圆,苞谷老烧巴到香!

回望胡敌桥,英雄的来路上,无数“星星之火”正闪闪发光,照亮英雄的故乡。

我们足以告慰先烈:今日盛世,如您所愿!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