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生态文章,守护“地球之肾”

2022-06-02 08:52   荆楚网  

2022年6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界定了湿地保护和利用的范围边界,确立了湿地保护和利用制度体系。该法填补了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立法的空白,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成果,必将在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的源泉。自古以来湿地也是诗意之地,从“关关雎鸠”到“蒹葭苍苍”,从“鹤鸣九皋”到“呦呦鹿鸣”,无不浸润着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交相辉映的光芒。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美称,拥有全国最大的江河湖泊复合淡水湿地生态系统。2022年11月将在武汉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湖北独特的湿地之美正以靓丽的姿态走向世界。目前湖北湿地面积位居全国第11位,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已建成国际重要湿地4个、国家重要湿地8个、省级重要湿地54个;先后建立国家湿地公园66个,省级湿地公园38个。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1、2、3位。尤其在湿地公园智慧管控、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等方面,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在学习宣传的前提下,写好湿地修复、管护和宣教文章,整体发力,同步推进,真正将《湿地保护法》《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湿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到实处。

写好湿地修复文章。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修复退化湿地,扩大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湿地碳汇能力。拥有湖北 “呼伦贝尔草原”之称的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华中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从2005年起,大九湖采取还湖还湿等一系列恢复性保护措施,实施湿地生态移民搬迁,曾经围湖造田,开垦人工草场等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的状态已不复存在,7万亩的湿地、草甸再现生机活力,一幅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和谐共生的魅力画卷徐徐展开,吸引各地游客竞相打卡。

写好湿地管护文章。要坚持保护优先第一位不放松,守住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在湿地资源日常巡护、动态监管、规划管控等方面下功夫,摸清湿地资源底数,明确保护重点。湖北省现有各类湿地2167.5万亩,全省已有襄阳汉江、当阳青龙湖等47个湿地公园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宜都天龙湾、长阳清江等多个湿地公园开展智慧化巡护管护,切实提高了湿地公园智能化管护能力和信息化监管水平。通过多年的越冬水鸟调查结果显示,在鄂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增长明显,种类从2018年65种增加到2022年的92种,增加幅度达41.5%;种群数量从2018年20万只到2022年77.7万只。

写好湿地宣教文章。通过“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湿地,感受“诗意之地”,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营造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充分挖掘湿地文化,结合杨守敬文化和国学文化,利用研学旅行这一平台,开设湿地自然课堂,每年让8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湿地,接受湿地科普教育,感受湿地之美,珍爱湿地,争做生态小公民。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法治护航是保障,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持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提供更多优质湿地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