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奋楫笃行谋发展 绿色国土谱新篇

2022-09-13 10:27   三峡日报  

——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质量发展纪实

枝城镇洋津畈村丘岗农田综合整治项目

枝城镇架锅山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五眼泉鹰子石矿山修复项目

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员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宜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群众服务

在高坝洲库区首次监测到小天鹅

廖家湖(龙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奋进新时代,扬帆再启航。

今年,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宜昌市委、宜都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资源保护和发展大局,积极履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职责,重点开展“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年”“自然资源执法攻坚年”“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做到保障发展更加有力,保护资源更加有效,生态修复更加突出,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亮点纷呈,捷报频传。

“亩产论英雄”绩效全省一类县市区排名第三。“多测合一”改革成功获得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建设用地“一码管地”改革成为省级建设用地管理应用场景试点。《宜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宜都市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编制顺利完成。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宜昌市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宜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被湖北省总工会表彰为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是全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不动产登记集体。


践行“两山”理念 统筹保护资源

紧密围绕“两统一”职责,该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心用情呵护脚下这片美丽的土地。

压实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础。该局以“严起来”的要求,用“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牢牢守住耕地底线。着力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将17.15万亩稳定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和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今年已完成投资1592万元。强化土地复垦监管,严格落实土地复垦保证金措施,督促临时占用耕地的使用人落实土地复垦义务,今年已落实612亩土地复垦,保证金1250万元。

今年3月,在高坝洲库区首次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4月在松乐山林场首次监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鬣羚(俗称“四不像”)。截至目前,宜都共发现鸟类17目40科114种,脊椎动物3目6科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中华秋沙鸭和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为加强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的保护与发展,该局在全省率先开展《宜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宜都市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编制,发布《宜都市常见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图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

筑牢林业资源管护责任机制,建立健全林长制,建立林长制联席会议、部门协作、信息公开、督查考核制度,设立市、乡、村三级林长811位,聘请专兼职护林员56位,每一座山、每一片林都有人管,有人护。创新“林长+”工作机制,创建“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林长+警长”“林长+护林员”协作工作机制。建立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各级林长开展巡林5651次,通过林长巡林,抓紧抓实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拉紧责任链条,强化日常监管。

底线思维,织密行业安全防线。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持续可控,连续38年无较大森林火灾,连续14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该局以“自然资源执法攻坚年”活动为抓手,严厉打击非法利用和破坏耕地、林地、矿产资源等行为。扎实开展打击矿山违法开采、森林督察、“矿霸砂霸”扫黑除恶和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和打击非法交易野生动物违法行为执法巡查。


强化要素保障 提升服务质效

发展离不开土地、林地资源支撑,近年来随着宜都市持续高质量发展,土地要素瓶颈逐渐凸显。该局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克服唯资源论的思想束缚,抢抓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为宜都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化工业转型升级、百强持续进位提供了要素保障。

今年以来,该局统筹兼顾,谋划全局,加快建立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精细编制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质量划定“三区三线”,促进城乡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形成“三区三线”初步方案,划定城镇开发边界65.14平方公里,推动城镇紧凑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

在优化空间布局上出“实招”。该局组建工作专班,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主动对接项目,指导科学选址,审查规划设计方案、出具项目用地红线、核实规划条件。围绕全市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分区、分片、分批次高标准编制成片开发方案,推进吴家岗、东阳光医药产业园区、荆门山生态文化园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为东阳光、新洋丰磷酸铁铝等省市重点项目提供了规划支撑。

在保障项目用地上出“快招”。及时跟踪重点工程项目,提前掌握用地需求,纳入项目用地储备库有序安排用地。提升组卷报批质效,进一步加快供地速度。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仅用10天即完成林地审批手续,58天完成513亩土地报批。今年已获批建设用地4426亩,林地2628亩,新获批建设用地和林地较去年同期增长121%和110%。

在节约集约用地上出“真招”。进一步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全面摸清现状及成因,完成《市城镇低效用地规划》编制,更新批而未供土地“招商地图”,实施闲置资产“盘活工程”,按“一地一策”实行分类处置,已盘活存量土地521亩。全面实施“亩产论英雄”,严把用地指标安排、项目准入、履约管理等环节,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2021年宜都市亩均GDP达38万元/亩,在全省一类县市中,绩效考核位列第三。


改革创新赋能 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发文,确定宜都市为湖北省土地管理“一码管地”信息化支撑建设用地管理应用场景试点县市,成为全省三个县级试点县市之一。

被确定为省级试点项目以来,该局会同技术专家对涉及的业务、系统、网络、数据情况进行详细地调研和资料收集。结合宜都市实际情况,以“建设用地一码联办”为切入点,建立建设用地全过程生命周期“一码互享”,实现系统内“选、批、供、查、登”等全流程信息共享。通过数字赋能手段提升数字治理效能,为土地全流程管理做好技术支撑,为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沃土。

该局“多测合一”改革成功获得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实施改革以前,工程建设项目完成3个阶段11个事项全部测绘流程需25个工作日,用时长费用高。改革后将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进行整合,只需9个工作日完成全部流程,其中竣工验收登记阶段可由原12个工作日降低为3个工作日。避免了重复测绘、多头测绘,实现工程项目建设测绘“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大幅压减了工作环节和工作时间,节省了成本,提升了服务效率。

个个敢担当,事事“马上办”,该局全体干部职工争当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者,营造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全力打造高效便捷、暖心顺心的营商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减材料,手续更简。该局对507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203项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进行减免,“免提交”的材料个数达到涉及材料总数的40%。减环节,跑动更少。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审批零等待”。全面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为33家房地产企业开放服务端口,实现购买商品房办证“线上办理”,推广实施不动产电子证明应用。开通线上抵押登记,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异地申请、属地办理、一网通办”。减时限,耗时更短。聚焦“最多跑一次”目标,为企业提供业务帮办代办服务,进一步优化办理环节,全面实现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30分钟内办结,比省级要求提速60%。法治保障,环境更优。该局制定了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免于强制四张包容审慎清单,进一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及时开展信用修复,对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在公示期满后,及时联系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塑信用,进一步提升社会信用水平。


统筹生态修复 筑牢绿色屏障

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城乡富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走进宜都市枝城镇洋津畈村稻田公园,山水田园生态画卷徐徐展开。枝城镇洋津畈村通过国土综合整治,发展优质水稻,走上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这是枝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一个缩影,该局统筹市财政、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科学编制《枝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完成总投资1.68亿元,新增耕地面积1618亩,增减挂钩面积115亩。新建道路8公里、拓宽40公里,农村水系综合治理6公里,丘岗农田整治2.5万亩,进一步完善项目区域内基础设施。重点打造了以洋津畈村农旅融合发展、泉水河村规模化农业产业种植、架锅山村美丽乡村为代表的示范片区。相关试点建设经验在全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部级试点)交流会上进行发言。今年2月,宜都市被纳入县(市)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成为全省5个试点县(市)之一。纳入全省县(市)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后,初步确定总投资50亿元,拟实施项目19个,涉及9个乡镇57个行政村,整治面积约95万亩。通过实施该项目,优化空间布局,未来可为化工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腾出用地空间,助推乡村振兴。

以全域国土绿化绘制绿色生态底色。以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开展长江清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5个,实施森林景观质量提升工程10个,集中义务植树14场次,完成植树116万株。积极支持宋山冲村等3个村的森林乡村创建活动。对松乐山林场“网红银杏林”采取抚育采伐和补植补造,打造了森林样板工程。见缝插针打造公共绿地,凸显人文情怀,针对独臂将军贺炳炎纪念馆这一红色旅游景点,开展立体式绿化美化,栽植乔木516 株,新增绿化面积30亩,特别点缀乡土杜鹃,生态“绿”和革命“红”相得益彰。同时,按照“三分栽,七分管”的营造林要求,编制《新造林抚育方案》,落实地方政府财政补助资金,将未成林的1065亩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补助政策延长两年,促进其尽快郁闭成林,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以绿色矿山建设持续守护秀美青山。金秋时节,红花套镇鄢家沱采石场,苍翠依旧,因过去开采导致的破碎山体,焕发出新的生机。全市新增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达3000亩。近年来,该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把“两山”理念贯彻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编制完成《宜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持续开展绿色矿山三年专项行动。目前,全市矿山由84家减至9家,3座中小型矿山均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基本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华新水泥松木坪杨树坪矿入选全国绿色矿山,昊飞矿业、永宜矿业(已关闭)入选省级绿色矿山名录,今年,将建设东阳光大包垴矿山和微源矿业2家绿色矿山。


夯实党建基础 锻造资源铁军

党建是魂,是高质量发展“引擎”。今年来,局党组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资源规划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过程、各个环节。

着力打造自然资源系统政治、业务、生态、廉洁“四位一体”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抓手,以规范权力运行、完善风险防控为着力点,创建“清风自然”廉政品牌,着力打造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全面提升“资源卫士+1+N”党建品牌成色,以“党旗带团旗、党徽带团徽、党务带业务”为总抓手,突出“资源卫士”党建总引领,围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1”为总开关,落实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修复生态等“N”为总任务,聚合融合新时代党建工作新任务,主动适应党建工作新变化,精准聚焦、精准聚力、精细聚合。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重点项目一线、疫情防控一线、地灾巡查一线得到生动的实践和检验检阅。

该局党组在激发系统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上,在提振系统干部职工精气神上,在拓宽拓展系统干部职工成长成才上做细文章、做好服务,让“作风务实、工作扎实、责任落实”的干部有空间、舞台,着力锻造一支党性强、素质硬、作风实的资源铁军。

抓实学习学风。以“专家、道德、廉政”“三个讲堂” 为载体,制定2022 年“业务讲堂”学习课题,内容涵盖新闻信息写作知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生态修复实践等12个专项知识,通过“自己人”讲业务,构建展示自我、促进融合、锻炼提升的平台,着力打造资源系统“专”“善”“廉”干部教育品牌。

培养四型干部。以“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为抓手,深化“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采取“在职进修、基层锻炼、异地挂职、跟班交流”等方式,通过推选“首席业务骨干”“最佳服务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建立“后备干部储备库”和“业务专家储备库”等手段,着力培养一批“思想正+作风实+服务优+品质净”的优秀干部。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当好资源卫士,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真抓实干,砥砺前行,为宜都市“挺进全国千亿五十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提供坚强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勇华 通讯员 陈昌勇 马彦金

本版图片由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