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松宜展新颜

2022-11-07 11:57   三峡日报  

陈家河煤矿进行生态修复后,建成全省唯一采煤研学基地

共建改善型住房“松宜新家园”圆了矿区群众的进城梦

位于枝城镇的松宜矿区卫生院与医养融合养护院并肩而建

利用独立工矿区再就业项目在松滋市刘家场集镇建成的全优超市

松宜矿区干部职工意气风发参加宜都市2022年元旦迎春长跑

矿区退休职工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位于宜都东高速路口的转型发展产业园内建成8栋标准化厂房

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松宜救护队即将入驻的宜都化工园区特勤站

猴子洞煤矿生态修复区生机盎然

战天斗地主沉浮,浴火重生追梦人。

从乌金遍野的煤炭生产基地,到资源枯竭的独立工矿区;从车流如织的繁荣之地,到门可罗雀的萧条之象;从改制下放时的人心惶惶到如今的安居乐业,松宜矿区始终直面挑战与机遇,在维护平安稳定的主阵地,促进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上镌刻时代之光。

凤凰浴火,涅槃重生。近年来,松宜矿区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克服体制、资源的短板,创新发展模式,坚定转型发展方向,实现了项目建设强基,民生保障固本,生态修复美颜,传承文化铸魂目标,为矿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谱写出奋勇争先的时代壮歌。

党建赋能——

“红色”引领发展之路

党建是魂,是高质量发展“引擎”。

走进松宜矿区机关院内,青砖黑瓦的古朴建筑渲染着浓烈的乡愁韵味,门前的两棵雪松屹立六十余年,见证着松宜党员群众的初心使命。

松宜矿区党工委以“红色乡愁”为主题,不断擦亮“寻访最美矿区人,共谱最美矿区景,传承最美矿区魂”的党建品牌,建强支部堡垒,发挥党员先锋力量,以乡愁乡韵为纽带,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党员群众的思想合力。

舞曲悠扬,舞姿翩翩。在矿区机关球场上,现年64岁的张科凤带领着社区舞蹈队的奶奶们正在排练社区文艺汇演的节目。张奶奶说:“姐妹们退休后赋闲在家,唯一的爱好就是跳跳舞,舞美人美心情美,儿女在外也放心。”近年来,松宜矿区各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动、引领作用,建立激活各种各样的群众组织、志愿者队伍,紧抓重要时间节点,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载体,搭起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颐养天堂。

光阴荏苒,老一辈矿区建设者逐渐老去。为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方式,社区组织退休矿工当起了志愿者。他们穿起红马甲,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志愿服务活动,当起社会治理的主人翁。

小区环境变美了,孤寡老人有人照料了,和谐新风扑面而来。为保持志愿服务的长效常态,社区利用家庭文明诚信档案,采取积分兑换的正向激励方式,使爱心超市开办得热热闹闹。“陈和坤志愿服务小组”“靓景星期五”“暖夕阳敬老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在矿区熠熠生辉。

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松宜矿区大胆培养选用年富力强的党总支书记,45岁以下书记占比57%。谈及扎根山区的初衷,被评为宜都市“五强书记”的王家湾社区党总支书记肖鹏说:“松宜的老一辈就像我自己的父母亲一样,看着我们这一代人长大,如今该我像儿子一样去照顾他们。”

这段时间,松宜救护队队长李龙清很忙碌,争分夺秒地协调队员进驻宜都化工园区。作为有着60余年发展史的老牌企业,救护队同样经历改制潮,2017年,救护队迎来生死存亡的关键抉择。为深入贯彻安全发展理念,矿区党工委下定决心保留这支省级标准化矿山应急救护队伍。2019年,松宜矿区争取省市各级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支持,投资3524万元将救护队整体搬迁至枝城镇,发展成一支具备应急救援、安全检测、救护培训、物资储备的重要应急力量。

李龙清带领队员,在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始终冲锋在前,持续26年坚守应急战线,锻造了一支对党忠诚、干净担当的应急队伍。截至今年,救护队共培养省级专家4名,应急救护专业化人才145名。2021年,李龙清当选宜昌市党代表,2022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带着矿区党员群众的期盼,继续驰骋在应急救援前线。今年,松宜救护队紧抓宜都化工园规范化建设的契机,进驻化工园特勤站,预计12月底进驻完毕,实现从矿山救护到危化救护的华丽转型。

今年,矿区党工委积极搭建“天南海北松宜人”平台,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引导乡贤回归、人才回引,推动人才、项目等资源集聚,坚持政策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构建“党建引领、共促共建、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新格局,为矿区转型发展凝聚思想合力,增强发展潜力。

截至目前,矿区登记在册党员、优秀学子、乡贤能人等对象228人,接待寻访松宜故土的群众128人次,为在外的群众代办便民服务56件,收集人才招商信息40条。

观念创新——

转型发展“强筋健骨”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2017年,随着陈家河煤矿最后两座矿井的关闭,标志着松宜矿区退出了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史。转眼间,曾经红红火火的松宜矿区陷入沉寂,陷入沉默的还有矿区一万多名下岗矿职工。

如何走出困局?松宜未来的路在何方?

松宜矿区党工委及时转变思想理念,改变“等靠要”的生存模式,将老旧的工业基地作为对上争取的主阵地,将争取帮扶资金转变为争取项目、工业用地等发展要素。矿区党工委书记杨运华说:“在实现平安稳定基本目标后,我们有了更充沛的精力,更稳固的环境来思考矿区今后的发展问题。”

2018年,矿区党工委大胆提出了“三个转变”目标,即“由单纯地保稳定向既保稳定又抓发展转变,由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由单一的煤炭开采业向多元文旅康养产业转变”,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道阻且长,行者将至。

2018年前后,宜都化工园落户枝城,松宜矿区敏锐“嗅到”机遇,主动接触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前身为宜昌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旧址位于猇亭区,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成为宜昌市第一批“关改搬转”的沿江化工企业。

为全力服务企业发展,松宜矿区安排专班驻厂协调企业建设。企业从最初规划图上的红线圈到建成投产,在场平、基建、上设备、原材料供应、污水处理等各个环节、各个报批程序,都能看到项目协调专班工作人员的身影。在打赢疫情防控的持久战中,矿区组织卫生院的医护力量,坚持每周进厂为职工采集核酸样本,截至目前已服务4000余人次,为企业守牢疫情防控底线保驾护航。

如今,总投资35亿元的省级重点企业提前完成“关改搬转”的任务,顺利实现投产运营,搬新家的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悄然成为化工园区“高精尖”企业代表之一。2021年如期进行试生产后,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至今已拿下35个生产专利,以高纯度氯化钡为主打的产品远销国内外,后续投产的氯化钙等生产线将使该化工企业真正实现生态循环绿色无污染。在企业全线投产后,有望创造税收6000万元/年,松宜矿区尝到了发展 “飞地经济”的甜头。

开弓没有回头箭。2021年,松宜矿区党工委在宜都陆城双创园内规划306亩,建设转型发展产业园。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矿区成立专班扎根园区,兢兢业业服务园区建设。“土地征迁、柑临线迁移、电力配套、规划审批等工作纷繁复杂、环环相扣,项目进度步步紧逼,让我们深感压力,丝毫不敢松懈。”项目分管负责人刘永辉说。

经过一年时间建设,首期投资约1.45亿元、规模5万平米的转型发展产业园耀世而出,8幢规划整齐的标准化工业厂房毗邻宜都东高速路口,在公港铁交通枢纽辐射范围内,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目前已成功吸引3家制造型企业入驻。今年,松宜矿区多个转型发展的经济平台正在加速形成,形成厚积薄发的发展态势,必将为松宜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利。

因历史原因,矿区有近5000名群众聚居在松滋市刘家场集镇,管委会瞄准“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契机,投资630万元积极实施再就业服务中心项目。2021年10月,全优超市隆重开业,14个路边摊棚搬进装修精致的超市统一管理,街道面貌焕然一新,3500平的购物商超解决了近50名职工再就业的难题,使周边群众享受到了15分钟的便民生活圈。

“坚持观念创新,实干为要,主动对接市场主体,寻求发展突围,松宜矿区转型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也将为矿区百姓带来更多福利。”杨运华说。

以人为本——

民生福祉节节攀升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松宜矿区党工委秉承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将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当作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不遗余力改善民生。

金秋9月,家住王家湾社区的王同学手捧烫金的大学通知书,踌躇满志地踏进湖南科技大学的校门。据悉,王同学从高一年级起,就享受着松宜矿区工会“金秋助学”帮扶,截至今年已收到助学金1.4万元。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矿区工会又及时调整档案,将王同学的助学金提高至5000元/年,托起他的大学梦。

在长达14年的时间内,像王同学这样,受到“金秋助学”帮扶的困难学子累计达842人次,发放助学金近500万元。每到开学季,助学金犹如“及时雨”缓解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仅今年就为48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7.7万元,松宜矿区党工委兑现了“不让一个学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改制往往伴随着“阵痛”。松宜矿区改制后,面临着“下岗职工多,伤残病人多,社会矛盾多”等诸多现实问题,亟需休养生息,亟需输血造血。不负党和群众重托,织就民生保障网,维护矿区和谐稳定成为矿区党工委面临的头等大事。矿区党工委奔走呼吁,取得省市民政、工会等部门支持,争取救助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全额用于改善民生。

为解决矿区职工住房难题,矿区党工委树立问题导向,紧抓“住房”这一症结“对症下药”。2012年以来,松宜矿区相继向国家和省市各级争取棚户区改造资金2.52亿元,10余年间,改造住房538套,累计新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2627套,彻底解决了矿区3000多户6000余人的住房难题。

今年8月,位于姚家店镇莲花堰村的松宜新家园小区迎来新业主,他们是实现进城梦的第一批矿工后代。矿区投资7684万元建设的352套居民共建保障性住房如期交房,标志着矿区老百姓的住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质变跨越。

10余年的持续“反哺”,松宜矿区呈现出政通人和的新气象,群众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然而,随着矿区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群众就业、住房的矛盾逐渐向养老医疗的矛盾转移。

面对新形势下凸显的新矛盾,松宜矿区下好“先手棋”。2011年,争取省人社厅的专项政策,开通专门渠道,帮助1200余名矿区职工、家属购买社保,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每年春节前夕,住在松宜矿区卫生院疗养的矽肺工伤病人总会迎来一批熟悉的客人,矿区党工委的看望慰问总会如期而至,这已成为惯例。

为提升矿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矿区投资1482万元将松宜矿区卫生院整体搬迁至枝城镇,于2016年投入使用。环境更舒适、技术更成熟、住院床位更多的卫生院创成了宜昌市矽肺工伤病人康复站和宜都市医养融合试点单位,专业承担起了矿区176名矽肺工伤病人和职工养老诊疗服务。如今,矿区争取项目资金,又先后建成2个医养融合养护院,即将投入运营,逐步缓解矿区养老医疗压力。

关爱下一代责无旁贷。今年,松宜矿区利用社会公益组织,依托“爱心妈妈”志愿者,开展心理辅导培训,在关怀单亲家庭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时给予更专业的心理疏导。

学有所助,住在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松宜矿区党工委积极践行党和国家的要求,保得一方安稳;履行对干部群众的承诺,护得一城民生,深刻诠释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实际内涵。

百年赓续——

“松宜精神”历久弥新

百年松宜,是一部松宜人的奋斗史。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背井离乡,扎根深山,默默奉献?是一种以“战天斗地、浴火重生”为核心要义的“松宜精神”。

历经百余年岁月洗礼和沉淀,“松宜精神”历久弥新,愈发甘醇。在战天斗地、激情如火的年代,“松宜精神”激励松宜先辈披荆斩棘,为国家多产煤炭,多作贡献。如今,岁月潜行,新的历史使命赋予“松宜精神”更加丰富的内涵,指引他们再赴新征程,再绘新画卷。

金秋时节,位于松木坪镇双井寺村的陈家河煤矿一片忙碌,全省唯一的采煤研学基地即将全面建成,一幅崭新的画面映入眼帘。硬化拓宽的道路直抵曾经的老采矿区,新修建的矿区大门巍峨气派,横跨河道的小桥婉约秀美,具有浓郁工业风格的建筑群错落有致,重建的模拟巷道、留用的滑煤仓、改造的文化展厅瞬间将人拉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煤矿生产场景,昔日荒芜废弃的工矿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2017年,陈家河煤矿永久关停,堆积如山的煤矸石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成为塌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近百年的煤炭开采中,地面塌陷、地底空洞造成水系破坏,直接影响矿区及周边乡镇群众的饮水、灌溉,一系列的地质环境生态问题日益成为矿区构建和谐稳定局面的巨大障碍。在松宜矿区,像这样废弃的工矿场地多达12处。

2019年,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地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正式立项,至此,陈家河煤矿迎来新的转机。为清偿地质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彻底消除历史隐患,松宜矿区紧抓机遇,积极申报实施松宜矿区地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项目,争取中央资金及省市各级配套资金近1.7亿元,对“七矿三河两区”进行集中连片整治,陈家河煤矿就是修复区之一。

为促进老旧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矿区在生态修复后的陈家河煤矿建设全省唯一的采煤研学基地,将工矿文化和生态文化有机结合,推动煤炭开采业向文旅康养产业转型,大胆走出一条“向青山要金山”的实践之路。

这是松宜矿区党工委全力推动矿区生态修复,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写照,也是新一代松宜人对“松宜精神”的生动实践。

为满足矿区职工群众建设精神家园和思想阵地的迫切期望,松宜矿区于2020年投资50万元,建成占地500平米的松宜工矿文化展示馆。他们组建工作专班,以筹建展馆为契机,在松宜群众中开展大走访,通过“记录1个故事,征集1个物件,听取1个意见或建议”的方式共同缔造精神阵地。

走进馆内,这里的一字一物都述说着一段故事,记录着一段峥嵘岁月,展现着松宜独特的文化印记。“品质在沉淀中升华,生命在燃烧中闪光”是对煤炭精神的浓缩,以煤喻人,折射出松宜人朴实无华、厚德载物的高尚情怀。

2022年秋,在城坡垴赤溪河小区,以“进新房、暖心气、建新家”为主题的“共同缔造”试点建设正式启动。居民群众纷纷走出家门建言献策,在“共建美好环境,共享幸福生活”的新时代里,矿区群众继续“战天斗地”的优良作风,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共建共管,憧憬着“浴火重生”的美好未来。

从单纯的发展“煤经济”到工业经济的“高歌猛进”、民生事业的“全面开花”、生态治理的“生态蝶变”,松宜矿区走过了一条依靠自身、砥砺前行的涅槃之路,这一路,虽然艰辛曲折,却也硕果累累。

奋楫正当时,扬帆再出发。

展望未来,松宜人意气风发,壮志满怀,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

书记话发展


勇担历史新使命 绘就发展新画卷

松宜矿区党工委书记 杨运华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松宜矿区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宜都市实现挺进全国千亿五十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目标贡献松宜力量。

一是迎难而上抢机遇,打好对上争取牌。松宜矿区将摆正心态,正视短板和不足,找准保稳定、促转型的目标定位,不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在改革发展大局中抢抓政策机遇,抢抓时代机遇,争取利好政策、重大项目在矿区落地生根,全面提升民生福祉。

二是突破瓶颈补短板,打好协同发展牌。发挥地缘优势,主动融入“宜荆荆恩”“当枝松宜”城市圈,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抱团发展,在项目建设、应急救援、文明创建等领域创造合作机会。依托双创园、化工园两大平台优势,持续发展飞地经济,招引重大项目,促进矿区产业转型,全面夯实发展之基。

三是修复生态育文化,打好绿色发展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生态修复和挖掘工矿文化有机结合,建好全省唯一采煤研学基地,实现矿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以文化铸魂,突出党的领导在矿区建设、改革、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弘扬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浴火重生”的不朽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不强不息。松宜矿区党工委将带领党员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实现矿区群众全面小康生活为使命,在推动转型发展各项事业中展现松宜担当,彰显松宜作为,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松宜之歌”。

记者手记


新时代,再前行

群山苍翠,绿水奔流,位于宜都、松滋交界处的松宜矿区是一片发展的热土。

曾经,来自天南海北松宜人,在这里披荆斩棘,从大山深处开采煤炭资源,全力支援国家建设事业,为改变“北煤南运”和湖北省“夺煤保电”作出重要贡献。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面对煤矿关停、社会矛盾突出等系列问题,新一代松宜人没有退缩,他们充分发挥“战天斗地、浴火重生”的“松宜精神”,蹚出了一条依靠自身、寻求跨越的发展新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矿区党工委多方求索,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及资金,通过国家各种政策为矿区“输血”。同时,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招引“飞地”企业及兴建产业园区的方式,实现自我“造血”。引进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宜都化工园,在双创园区建设转型发展产业园,通过产业转型夯实发展之基,推动矿区经济发展。

面对后矿区时代的诸多民生问题,矿区党工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推进各项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全面提升矿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宜都城区、枝城等地,修建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安置小区,从根本上解决矿区职工住房难题;高标准修建职工医院,为矿区职工营造良好的就医、康养环境;高度关注矿区职工子女教育问题,通过“金秋助学”等方式,确保不让一个矿区子女因家贫失学。

践行社会责任,还体现在矿区党工委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上。煤炭开采,是一把双刃剑,既孕育了厚重的工矿文化,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矿区党工委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各级配套资金,对矿山进行修复,让绿水青山重现。陈家河煤矿不仅得到修复,还建起了全省唯一的采煤研学基地,让沉寂的大山恢复生机与活力。

事非经过不知难,形如容易却艰辛。沐风栉雨,松宜人勇担历史使命,征程再启,松宜人携手再创辉煌。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勇华 通讯员 李艳 黎竹

本版图片由松宜矿区管委会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