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技术创新保生态 鱼水交融润峡江

2018-08-03 17:46   www.hbyidu.com   记者 吴瀚 实习记者 王博 宜昌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让湖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如何通过系统治理,给一江清水构筑严实有效的生态保护屏障?我市以创新作答,通过合理运用生物、植物的人工培育技术,让花草虫鱼成为水体的生态保卫者,用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江河湖泊原有的自净功能,不仅实现水清岸绿,也引来了项目的落地。

  位于我市贵子湖上游的水生态文明试点基地,曾是我市的水产开发基地。几年前因大规模养鱼,环境日趋恶化。2016年,我市通过公司化运作,清退了养殖网箱,将这里变成了水生态修复系统的露天实验室。两年间,往日的一潭死水不仅变成了湖心花园,还承担着周边多家农户生活污水的处理任务。

  对于水生态修复,宜都茂源水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智博有着自己的见解:“治理污水,在我们国内已经有很先进的技术了,但是作为生态修复这个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如何让我们的水,具有快速的自我修复功能,这是我们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提升它的自我净化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这样治水的同时能把整个大的生态循环系统构建的更完美。”

  在这片基地,我们看到:多个大小不一、种满水生蔬菜和花草的人工浮岛,零散而有序地分布在湖面上。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投放了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滤食性鱼类,每天,还要在浮岛周围撒播微生物和水产饲料。

  “浮岛就像一个天然的氧气瓶,可以供鱼、微生物在水下产卵。浮游生物都在底下生存,从而对改善水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宜都茂源水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许清华介绍说。

  与此同时,基地还建起了生物塔、生物亭和浮动湿地,将动植物有序归类、层层布局,构筑起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完整生物链。污水流过时,它们有的负责增加水下富氧量,有的则负责“吃掉”氮、磷等污染物……日复一日,粼粼湖水也就有了自我净化的“超能力”。

  在该企业已经建成的模拟修复池中,这样一套流程的已经发挥“奇效”,处理过后的水在各项污染指标上有了明显改善。“通过我们修复治理以后,能够达到地表三类水。简单点说,地表一类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地表三类水,人可以直接下河游泳。”宜都茂源水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朱芮弘解释道。

  如今,该水域的水生态修复系统已成功申报多项国家专利,同时也得到了长江大学国际水生态研究院等多个科研院校的支持,眼下进行的校企合作,正在逐项提升该系统的可推广性。

  梁智博在采访中说:“未来在我们人工湿地建设过程中我们把它更优化,能够缩短净化周期。提升净化的效能。 ”

  作为先行试点,在我市已有一批康养项目正在借鉴贵子湖经验,加快生态保护系统建设,湖北清江鲟鱼谷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投资约10亿元,打造清江之畔集鲟鱼养殖和旅游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目前,在项目已建成的万尾鲟鱼养殖基地里,“好经验”变成了“好成效”。

  据宜昌大波浪鲟鱼养殖车间工作人员王孝忠介绍:“在清江鲟鱼谷收集池下面有有一个专门沉淀池,把粪便、残留通过收集以后,一是做成生物肥料,二是通过我们的生物湿地,可以吸收一部分氨氮,如此,再回到养殖池里的时候污水已经达标的水了。”

  这样的生态养殖实践经验,将扩展到占地1650亩的在建项目中。按照项目规划,与鲟鱼养殖区紧密相连的就有一大片人工湿地,这样的布局,旨在力保鲟鱼养殖用水零污染、养殖对周边环境零污染。

  对此,湖北清江鲟鱼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坚义很是自信:“就通过这600多亩的生态湿地,经过植物的净化、动物的净化,以及二次进行净化,确保最终这水再回到清江的时候,它的水质是不会差于我们从清江提取水的水质,甚至某些指标还是优于的。”

  眼下,该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2021年就将建成达产。届时,清江鲟鱼谷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鲟鱼产业园,同时,也为宜昌康养旅游产业再添新引擎。

  对于项目的未来,季坚义更是充满信心:“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这项目就是根据中央精神,根据国策来设计规划的,按照宜昌第五个5A景区来打造,建成以后,它的综合销售收入应该能达到5到6个亿,我们对这个项目是非常有信心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