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2022年宜昌市“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展示 重家教树家风 扬美德促文明

2022-12-16 14:45   三峡日报  

杜璐璐家庭

胡光琴家庭

黄昌菊家庭

王芳家庭

徐玉华家庭

姚冬红家庭

张宜贵家庭

朱春燕家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今年以来,我市注重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崇德向善、事迹感人、影响广泛的家庭典型,他们或爱党爱国、敬业奉献,或尊老爱幼、睦邻友善,或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树立起鲜明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标杆,引导着更多的家庭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传播着文明家庭的正能量。

杜璐璐家庭:用乐观勤劳与苦难对话

“上午腿感觉怎么样?中午想吃点什么?”在点军区艾家镇艾家村二组,刚刚从田地里干完农活回来的杜璐璐,一进门就来到丈夫床前,打了温水给他擦脸,又扶着他翻身,以免久卧发麻。

6年来,面对瘫痪在床的丈夫、年迈失明的婆婆和还在上学的孩子,这位柔弱女子便是这样一点一滴适应、磨炼,扛起了整个家庭。

杜璐璐是长阳人,21岁时嫁给了艾家村二组的小伙儿艾祖兵。2015年年关将至,丈夫在贵州务工时突发事故,重病卧床,巨额治疗费用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对瘫痪在床的丈夫、双目失明的婆婆和尚在学龄的幼子,她将家庭重担一力背负,给予每一位家庭成员尽可能多的关心和照料。

为了避免丈夫因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她抽空自学了护理知识,坚持给丈夫双腿做按摩,手腕按到红肿还在咬牙坚持。

由于神经受损,丈夫的大小便不能自理,她每天坚持帮丈夫排尿排便、擦洗身体、翻身换药、换洗被褥。白天,她忙于农活,午间、黄昏再抽空回家做饭;夜里,她还要打扫卫生、清洗衣物,照顾婆婆和丈夫,尽管劳累,但她的家里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异味,房前屋后也比较整洁。

杜璐璐心中一直坚信,只要善良、乐观和勤劳,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生活会越来越有希望。6年来,她的事迹被广为颂扬,她也曾获得“宜昌好人”“宜昌最美家庭”的荣誉。

胡光琴家庭:用勤劳催开“文明之花”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枝江市胡光琴家庭在四十多年的创业航行中,用勤劳催开文明之花。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胡光琴和丈夫黄卫民开始尝试“果树+花卉”的复式种植,后来发展花卉苗木,做园林工程,2005年成立湖北卫民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最终成为湖北园林行业的榜样人物。他们致富不忘带乡亲,积极扶持农户经营,“助农直径”由最初的1镇7户扩展到现在的5个镇(街办)25个村1600多农户,帮助农户人平年均增收15000余元。

胡光琴家庭以卫民生态园林景观为依托,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主题并结合园内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场馆,开发出多门针对性强、趣味性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启迪中小学生智慧的研学课程,厚植绿色发展的理念。

疫情期间,胡光琴家庭发动女企业家捐款、捐物共计22.19万元,其中个人捐款累计达到6.1万元。胡光琴夫妇还组织员工在重点路段开展消毒工作。

胡光琴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并在2018年11月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黄卫民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科技读书示范户”。

胡光琴家庭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科技读书示范户”“湖北省文明家庭”。

黄昌菊家庭:共用双手点亮人生

1984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大房坪社区居民黄昌菊和曾凡友结为夫妻。新婚46天,丈夫因一场事故失去了双臂,而此时黄昌菊正怀有身孕。黄昌菊收起自己的伤感,想方设法鼓舞、开导丈夫,让他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希望。“今生今世,我要和你共用一双手,无论生活有多难,我在,家就在!”这是黄昌菊对丈夫的承诺,也是对自己千万次的鞭策。

受伤的丈夫需要照护,刚出生的女儿要抚育,年迈的双亲要赡养。她擀过茶,卖过煤球和西瓜,开过餐馆、小卖部,不放过任何一个挣钱的机会。她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片刻不停歇。

为了让丈夫过得充实,她帮助丈夫学习使用电脑上网,练习嘴衔毛笔练书法。在黄昌菊的支持和鼓励下,曾凡友经过多年苦练,成为有名的残疾人书法家。“衣服上经常搞得有墨水,特别难洗掉,但是她从来不埋怨我,还给我买字帖鼓励我多练习。”提起这些年自己自学书法,曾凡友感激地说,“黄昌菊用辛勤的汗水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照亮全家人前行的道路。”

夫妻俩38年形影不离,相濡以沫,妻贤子孝、邻里和睦,是大家公认的“最美家庭”。

2015年7月黄昌菊被评为“湖北好人”,2018年6月上榜“中国好人”。黄昌菊的感人事迹以微电影的形式被搬上屏幕,得到全国网友的点赞。黄昌菊家庭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家庭”“荆楚最美家庭”“五峰文明家庭”。

王芳家庭: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快乐

陪伴老人,追寻幸福,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快乐这是夷陵区鄢家河初中校医王芳一家最朴素的愿望之一。

2002年公公去世后,婆婆来到鄢家河初中和王芳一家生活在一起,因为学医的缘故她就主动请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职责。那时她28岁,和老公成家没几年,女儿也还小,她和老公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一老一小,撑起一个温馨的家。婆婆因身体不好常年生病吃药,每年多次生重病住院,卧床不起。

二十年来,夫妇俩对老人细心呵护,体贴入微,在精心照料下,老人多次逃离死神的魔掌。

2018年,老人生病后住进了ICU病房,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王芳每天为婆婆换纸尿裤,倒痰盂、擦洗身体。为了让老人吃上可口的饭菜,她学做本地腌菜。婆婆经常逢人就夸:“四个姑娘,也赶不上一个王芳。”

受母亲影响,女儿长大参加工作后,经常给奶奶买最喜欢吃的零食、水果和营养品,在家里也总是逗奶奶开心,帮奶奶掏耳朵。

婆婆虽然身体不太好,但王芳一家想方设法让老人享受多姿多彩的晚年。自2013年起,一家人就带婆婆出门旅游,靠着一辆汽车和一个小推车,带着高龄老人自驾游历了全国十几个省市。

2021年1月18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了王芳带高龄老人出游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徐玉华家庭:托起贫困学子“求学梦”

“春秋二十如一日,教书不为稻粱谋。善心助人良心事,不负峥嵘岁月稠”。这是远安县旧县镇安鹿小学徐玉华的自勉小诗。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扎根山区22载,为山乡贫困学子托起“求学梦”。

以“母亲”的姿态默默守护着一届又一届的贫困学子,徐玉华心甘情愿扎根乡村,成为他们寻梦路上的“守路人”。曾有多次可以回到城区学校工作的机会,但都被徐玉华拒绝了。“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就在这儿”。这些年,徐玉华家访了1500多名学生,走遍了远安的各个角落,最远的来回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

这一路走来艰辛且温暖,父母、丈夫给了她莫大的支持。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丈夫义无反顾地支持她将工资用于助学。身为退伍军人的父亲被女儿的执着感动,在徐玉华腿部骨折期间,年近70岁的他背着女儿去家访贫困学子。

如今,徐玉华微信爱心捐助团队已从当初的10余人发展到20多个省市的180余人,帮扶范围也由嫘祖镇辐射到远安县7个乡镇34所学校、幼儿园。多年来,徐玉华累计筹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助学金330余万元,让340名面临辍学的孩子能够继续他们的学业,合计帮助贫困学生4000余人次。

徐玉华先后获“中国好人”“全国优秀教师”“湖北好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宜昌市道德模范”“宜昌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她的家庭获“荆楚最美家庭”“宜昌文明家庭”“宜昌最美家庭”等荣誉。

姚冬红家庭:争做低碳生活践行者

当阳56岁的姚冬红是“康乃馨母亲课堂”公益讲师、“生态环保宣讲团”宣讲员。近年来,她与丈夫陈世勇厉行节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执行者。

生活中,姚冬红和丈夫陈世勇有着较强的节能减排科学观念。她对家中的废旧纸盒进行分类收集,定期送给院内收购废品的老人;自制废旧电池回收箱,集中送到宜昌市生态环境局统一处置;她家的淘米水和洗菜用剩的水都用来浇花,清洗衣物的水储起来冲洗厕所、清洗拖把,真正做到了一水多用,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价值。

变废为宝是姚冬红的生活理念。她利用很多废旧物品自制了养花蓄水用具,将淘米水发酵、鸡蛋壳捣碎,做成肥料滋养花草。用橘子皮自制杀虫水,就连家里纯棉的旧衣物都变成了她自制拖把和抹布的原材料……

姚冬红一家在日常生活中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践行着低碳环保的理念,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绿色环保行动中。

13年来,姚冬红举办20余场次公益讲座,有6000余人聆听,她用专业知识传播着生态环保理念。

姚冬红先后获评“省级工会积极分子”“湖北省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先进个人”“宜昌市学雷锋标兵”“宜昌市百名榜样女性”等称号,她的家庭也先后荣获“荆楚绿色环保最美家庭”“宜昌最美家庭”“宜昌文明家庭”等称号。

张宜贵家庭:江上救人的“爱心渔夫”

张宜贵、张小鹏父子住在西陵区土街头社区,两人曾经是长江上的渔民。父子俩20年来,先后在江水中救起近30人,却从不求回报,被群众称赞为江上的“爱心渔夫”“无名英雄”。

夏天的时候,江上游泳的人很多,有的游到江中间突然腿抽筋,没了力气,眼看整个人往下沉,张宜贵正好出船从旁边经过,第一时间上前帮上一把,让落水者抓住船舷爬上来歇口气。

清早,有老人喜欢在江边行走,江边的台阶上有青苔,一不小心就滑到了江里。正好在江边的张宜贵父子俩,赶紧跑过去递上竹竿让落水的老人抓住,合力将老人拉了上来。

“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每年都有好几次,我们也习惯了。”面对大家的赞誉,张宜贵笑言只是顺手的事。

张小鹏说,父亲在江上救起过不少人,有的人被父亲顺手救上来后连声谢谢的话都没有,但父亲从未在意过,总说看到有人落水了总不能不管,只要能救的就会伸手去帮一把。

跟随父亲的3年间,张小鹏也先后救起3名落水者,以实际行动传承父亲的大爱。

2017年,张宜贵、张小鹏父子获评“西陵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宜昌楷模”。张宜贵家庭还获得了2018年度“荆楚最美家庭”、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

朱春燕家庭:用心守护一湖清水

“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爱水惜水保护水,以后我们还要靠水养水,生态致富两全其美。”宜都高坝洲镇白鸭垴村七组梁智博常对人这样说。

梁智博是高级农艺师、湖北省长江水生态保护研究院常聘专家、环保志愿者,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环保“土专家”。妻子朱春燕是高坝洲镇妇联第六届执委,夫妇俩长期致力于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参与研发的水生态修复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贵子湖原是清江旁边的湖泊,由于开发过度变成一片死气沉沉的烂鱼塘。在宜都市农业、水利和科技等部门支持下,梁智博重新规划水面,退塘还湖,恢复湖泊原貌。为避免水藻类植物过多而使水体富营养化,梁智博还投放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滤食性鱼类,在生物浮岛上种植各类水生蔬菜及鲜花绿草……一场脱胎换骨的“水生态革命”使贵子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被地方水利部门列为水生态文明试点基地。

梁智博潜心探索的具备“造血功能”的水生态治理模式,得到了很多科研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与认可,获得专利20多项。他个人也先后获得荆楚楷模、宜昌市第六届道德模范、宜昌首批“生态公民之星”等称号。

梁智博、朱春燕夫妇不仅致力于传播绿色健康理念,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更希望自己掌握的水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早日在全国内河湖网进一步推广实践,让水生态修复环保产业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锦上添花。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刘晶晶 整理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