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湖北省以教联体建设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联体让城乡学校齐头并进

2023-06-16 10:13   学习强国  

“成立‘一校制’教联体,教联体内资金统一安排,资源统一配置,教师打通使用……”谈到教联体建设以来学校的快速发展历程,湖北省当阳市实验小学教联体校长田春雷感慨不已,“2022年,当阳市实验小学先后合并郊区薄弱学校新民小学、捆绑托管农村小学窑湾小学、领办城区新校航空路校区,形成‘一校制’教联体推进一体化办学格局。如今,薄弱校和新校区回流学生就达1175人,有效消除了区域内‘择校热’‘大班额’‘上学难’等问题,交出了一份令家长们满意的教育答卷。”

当阳市实验小学教联体是湖北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的一个缩影。2022年,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推进教联体(县域内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将教联体作为推进强县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行动,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优质中小学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联合办学,持续推进教联体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强化信息技术赋能,以教联体建设推动教育优质均衡迈出新的步伐。

因地制宜打造资源共享新机制

走进宜都市实验小学十里铺校区,崭新的塑胶跑道映入眼帘,数百名学生正欢快地做着体操,跑道旁是学校新建的篮球场。学校后院美丽乡村小主人劳动基地遍布色彩缤纷、种类丰富的向日葵园、月季园、水果园……很难想象,这是几年前招生困难、濒临倒闭的宜都市郊区村办十里铺小学。

十里铺小学位置偏远、环境设施较为落后,教师们不愿意来这里交流轮岗,家长们宁愿舍近求远将小孩送进城区上学。曾经,全校学生仅51人,一年级未招到新生,一度陷入困境;同期的宜都市实验小学学生总数达2919人,平均班额70人,生均占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如何系统性重塑区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破解“城区挤、农村空”这一难题?在摸索实验小学一校三区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上,宜都市因地制宜启动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联体改革,建立由实小育才路校区、城南校区、十里铺校区、枝城小学、贺炳炎红军小学、茶园寺小学组成的“1+2+3”融合共建型教联体,以强带弱、城带乡方式推动教联体内各校齐头并进、抱团发展。

“这几年,十里铺校区、育才路校区和城南校区分别被评为‘宜都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和‘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真正做到了协同特色发展。”宜都市实验小学十里铺校区校长方晓红介绍,开展教联体建设以来,学校环境、师资、设备都得到优化,现有6个年级213名学生,不仅留住了服务区内的生源,还有一些进城入学的优质生源回流。

“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联体只是一种模式,全省各地共探索了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3种基本教联体模式。融合型就是一个法人、一套班子、统一管理;共建型实现教师轮岗、教育管理、教学交流、考核评价一体化;协作型则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财物管理体制,核心学校对成员学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湖北省教育厅基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鄂州市华容区将全区所有初中联合在一起,建成以县域为单位、同学段共建型教联体;当阳、夷陵、江夏等地建立“一校制”融合型教联体模式,实现法人代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经费使用、质量评价“六统一”;大冶市将还地桥镇所有中小学联合在一起,建成以镇域为单位的共建型教联体……

目前,湖北省已深入推进首批89个省级教联体试点建设,新建100个左右省级教联体试点,全省45%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

双向交流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

加入宜都市陆城一中教联体以来,宜都市高坝洲中学从一所有着漂亮樟树自然景观的乡村学校,逐渐发展成一所“柑橘”校园文化特色鲜明、艺术文化氛围浓厚、社团活动丰富、学科教学成绩优异的优质中学,令人惊喜的变化离不开孙晓芳等一批青年轮岗教师背后的付出。

2022年,美术教师孙晓芳和体育教师易新华从主校区宜都市陆城一中轮岗至高坝洲中学,分别担任教联体非主要科目综合组组长及高坝洲中学综合组组长。他们一方面通过教联体联合教研,引入传统诗词文化及多样社团活动等丰富孩子们的美术课、体育课课程形式,另一方面在校园设计《功勋人物》美术展览、编排《橘香水韵》舞蹈节目等,升华学校文化艺术内涵。

“看到学校一天天变美、孩子们显著的成长变化,以及他们发自内心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在这里感觉到无比幸福。并且,学校对分校教师职称评聘、绩效分配、培养培训、选拔重用等方面都会给予相应的倾斜,让轮岗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孙晓芳说。

教联体怎么联?内部师资队伍合理调配——教师间的流动、交流是核心关键。湖北完善机制政策,加大保障力度,推动各地“县管校聘”和教联体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实施群雁培育计划,鼓励优质学校派出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组团式派驻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任职任教,其他成员校派出管理人员到优质学校跟岗挂职,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实行统一管理、打通使用;另一方面鼓励各地教联体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基本功展示等活动,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枝江市公园路小学教联体打破校际界限,实现体育美育教师资源共享;远安县鸣凤小学教联体每学期组织优秀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设计、微课、教学案例等优质教学资源,定期开展教学比武、教学基本功展示、听评课等教研交流活动;宜都市外国语学校教联体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每月一书”“每月一德”“每周一字”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平台……

截至目前,湖北89个省级教联体试点交流校领导及中层干部822人次、一线教师2256人次、跨校结对1972对。去年秋季以来,89个省级教联体开展联合教研教学活动1692场。

数字化教联体推动优质资源共享

“来,这首四二拍的歌曲,大家和我一起来,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咚——哒——咚——哒……”在崇阳县联校网教协同中心实验小学基地,音乐教师廖艳芬正通过直播摄像头将热乎的音乐课传递给崇阳县的3所乡村小学。

该中心由崇阳县教育局成立,共有14间主讲教室,县里17名优秀专职音乐、美术教师通过实时音视频双向互动教学的方式,一次为2至3个班级授课,帮助崇阳县乡村学校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县里28所薄弱小学,前3个年级每班每周两节音乐课、两节美术课。”主讲教室墙上贴着的课表详细规划了该中心每周120多节课的内容明细。

“我们每每到乡村小学调研教学成效,孩子们都会惊喜地叫道‘电视里的老师出来了’,孩子们的变化是巨大的。起初这些孩子无法认全五线谱,只能用12345来代替。如今他们都能分清全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还能自己画简谱,音乐素养逐渐提升,我想这就是数字同步课堂的意义所在。”崇阳县联校网教协同中心负责人熊紫伊表示。

县级网教协同中心是湖北近年来通过建设数字化教联体推动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之一。聚焦信息技术赋能义务教育现代化,湖北多措并举:一方面建设县域教联体管理平台,大力推广县级网教协同中心建设;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教联体常态化应用等,聚力提升智慧教育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交流合作五大能力。

丹江口市土关垭学校推出全国首堂基于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绿茶采制与茶艺”劳动专递课,土关垭镇小学、土关垭汤湾教学点、十堰市柳林小学、武当山茶园劳动现场、制茶车间炒茶现场5个地方的师生同上一节线上课,体验“茶园采茶、车间炒茶、课堂茶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教联体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名师资源,打造教联体“双师课堂”,推进课堂上数字资源应用常态化;当阳市实验小学教联体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宜昌教育云、当阳爱问在线辅导平台等,共享教研资源,让育人效果最大化……

“湖北通过转化第一批试点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一批建设样板和模式经验,同时推动第二批试点逐渐向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延伸,有力推进教联体建设提质扩面。下一步,湖北将于2023年底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2024年底在全省县域范围内全面推行教联体建设,2025年底达成全省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整体性重构,系统性打造义务教育新生态,为实施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提供基础支撑。”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表示。

(来源:学习强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