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杨守敬为什么如此重要?

2023-09-06 09:25   三峡晚报  

宜都“杨守敬文化周”闭幕之际,省内外知名文化学者纵论邻苏老人学术人生

记者冯汉斌

近日,首届杨守敬文化活动周在宜都召开,这是该市弘扬杨守敬文化,打造杨守敬文化品牌,推进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的郑重之举,也彰显了这个全国经济百强县在文化上的澎湃活力。

作为一名出生于宜都,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清末民初大学者,杨守敬以其“品高学富”和“鄂学灵光”之隆誉,已然成为湖北省、宜昌市的一张卓绝的文化名片,更是宜都最为人瞩目的重要文化符号。

杨守敬为什么如此重要?民国闻人黎元洪给出的评价是:“碑版照人寰,四裔知名李北海;水经推绝学,两朝抗手戴东原。”将其与唐代书法家李邕、清朝大学者戴震相提并论。而民国联家朱廷燮则更全面地从学术与人生两个方面概括了杨守敬的一生:“笺水经注,为郦氏功臣,一集足千秋,况成金石丛书,岂仅文章惊海内;辑正气编,继庐陵遗轨,今人追古诣,上溯渊源家学,长教师道重关西。”

平生冠绝有三事,地舆目录金石辞,这是杨守敬对其一生的自况。从1915年杨守敬离世至今,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杨守敬的学术地位和学术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其道德风流亦愈加令人仰之。为什么是杨守敬?杨守敬何以重要?近日,记者采访了省内外知名学者和从事杨守敬研究的地方专家,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阐发。

就博大而言,宜昌前有屈原,后有杨守敬

“荆楚数千年学术史,若论著述之宏富,影响之深远,罕有出杨守敬之右者。清光绪末年,大学者黄侃东渡日本,拜师章太炎门下,列举彼时国内堪为黄侃之师者仅二人,即鄂人杨守敬和浙人孙诒让。杨守敬在晚清同辈学人中之崇高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与杨守敬有同乡之谊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周国林教授说。

作为《荆楚全书》的编纂者之一和总协调人,周国林教授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湖北重大文化出版工程《荆楚文库》的推进,据其透露,《杨守敬集》是《荆楚文库》中规模最大的整理项目,预计总字数将超过2000万字,总册数将超过40册。他认为,杨守敬的学问一是博大。对荆楚大地几千年的学者作总结,他的著作量最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组长的李一氓先生点名要整理杨氏著作,是代表国家层面在表彰杨守敬。二是专精,对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之功。三是对中华文化的赤诚情怀,这体现在《古逸丛书》之搜集编纂上。“就博大而言,宜昌地区两个人,前为屈原,后为杨守敬。代表湖北,更代表宜昌。”周国林称。

2019年春,杨守敬诞辰180周年。为致敬这位品高学富的湖北先贤,武汉美术馆和湖北省博物馆一起,联袂主办“书之大者——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展览,展出杨守敬各个时期的40件书法作品,含《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原稿。武汉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张文博正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

张文博认为,杨守敬是近两百年来湖北走出来的最具影响的学者之一,同时他在书法创作及书法理论、碑帖鉴赏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中日两国书法交流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意义。他从三个方面谈到杨守敬的重要性。

首先,杨守敬是近两百年以来荆楚文化史上无法回避的人物。“从杨守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湖北书家的共性,即普遍重视学问,有多个领域的学术成果。这些可以在张裕钊、樊增祥、易均室、陆和九、吴丈蜀、陈方既等湖北书家身上看到。可以说,他们既有很深的理论研究,或是某一领域的学者,同时又是实践能力很强的书家。”其次,从名人与城市的意义而言,吴昌硕与浙江相当于何绍基与湖南,杨守敬与湖北。之所以做这样的比较,就是想说,杨守敬就是湖北的文化英雄和文化标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杨守敬提出的“品高、学富”观点将书法与书写者的人品、学问联系起来,拓展了书法品评的空间,也使中国传统书画有了与西方艺术品评的本质区别。“而回看杨守敬30岁左右在所著的《评碑评帖记》里提出的‘碑帖并举’思想和自己积极的实践,其洞见力远超同时代人,时间也证明了他的预见。”张文博强调。

杨守敬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集大成者

1954年,历史学家吴晗向毛泽东同志建议,请复旦大学谭其骧先生用现时的图为底图,采用现代制图、印刷、装帧技术,改编重绘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以适应当代读者的需要。后来在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的基础上编绘成《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中国历史地图集》是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著作,离不开杨守敬《历代舆地图》作为重要参考。”作为《杨守敬集》主编谢承仁教授的高足和谭其骧先生的再传弟子,青年学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段伟教授这样评述。

段伟称,按照谢承仁教授的评价,杨守敬是“在学术上有着多方面成就、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受到国内外人士极大尊敬的著名学者”。杨守敬尤其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历代舆地图》卷帙浩繁,以《大清一统舆图》为底图,历代正史地理志地名考订而来,是历史地图绘制史上的里程碑。“当年,在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及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过程中,聚集了大批专家,为史学界培养了大量人才,是旷古未有的盛事,大大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而杨守敬与弟子熊会贞所著《水经注疏》,汲取历代《水经注》的研究成果,考证精详,疏之有据,代表着中国传统时代郦学成就的最高水平。“近年来以陈桥驿先生、李晓杰教授为代表的现代郦学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李晓杰教授的《水经注校笺图释》系列研究,重写水经注疏与重绘水经注图,都是在杨守敬《水经注疏》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正在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学的华中科技大学赵逵教授,在川盐古道、会馆和古代长江水道上都有专门研究,出版了十多部学术著作。2019年5月,杨守敬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宜都市举行,赵逵教授专程出席。他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杨守敬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年出版的《历代舆地图》,是流传下来最完整最科学的描绘历朝历代舆地图的地图集,并对后来谭其骧扛鼎之作《中国历史地图集》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研究历史地图的黄金时刻无疑在当下,借助网络传播,珍藏世界各大图书馆的中国不同时期舆图逐渐被公布,我们能看到更多宋元明清时期的舆图、江河图、道里图、边防图、形胜图……它们对古代山川河流的变化可以形成更完整证据链,这样的研究在杨守敬、谭其骧时代是无法做到的。我们在继承杨、谭历代地图研究成果同时,也应该利用新的资料和技术,对其科学修订,尽可能还原出历史地理的真实变迁。”据了解,此次哈佛访学,赵逵教授发现了不少明清的原版中国舆图。

杨守敬文化研究与弘扬尚有较大空间

作为宜昌名人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宜昌特别是宜都一直特别重视对杨守敬学术的研究、对杨守敬精神的弘扬。早在2006年,杨守敬故居和墓作为中国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宜都市积极推动“中国书法之乡”的创建。他们还设立杨守敬文艺奖,并多次举办杨守敬国际书法大赛。2019年5月,杨守敬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宜都举行,来自全国的80位专家学者莅临参加,互相切磋、共同分享杨守敬的学术风采和文化荣光。

今年八十一岁的杨世灿先生是宜昌籍郦学名家,也是杨守敬的族重孙。一生将郦学作为家学来研究的他,先后出版《水经注疏·三峡注补》《杨守敬学术年谱》等著作,尤其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水经注疏补》,目前已有上编和中编问世,待全部问世后,将达500多万字的体量,堪为一部有关水经研究的力作。

继纂著《杨守敬集概览》和总纂《鄂学灵光杨守敬》两本著作之后,宜都籍学者傅世金又编写完成了六十多万字的《杨守敬文史年编》,作为纪念杨守敬诞辰185周年的礼物,此书将于明年以《宜都文史》专辑的形式出版。

作为专门的学术组织,宜都市杨守敬学术研究会持续出版《杨守敬研究》会刊、论文集。《杨守敬研究》从1986年创刊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10期,发表文章1000余篇。许嘉璐、谢承仁先生、陈上岷先生、郗志群、杉村邦彦等著名学者均在该刊发表文章。近些年来,学会会员先后出版了《杨守敬》《杨守敬学术年谱》《杨守敬文化读本》《杨守敬集概览》《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杨守敬书法字帖》《杨守敬故事》《杨守敬邮票纪念册》等20余部著作。另外,宜都市文旅局、宜都市文联、宜都市档案馆、宜都市史志研究中心都在弘扬、研究杨守敬文化上不遗余力。

但武汉美术馆张文博先生认为,湖北对杨守敬的研究和宣传还不够,“这是我2019年因为展览拜访陈方既先生时,他一再强调的话。”

如何从弘扬和研究两端在杨守敬文化上发力?三峡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周卫华透露,“宜昌市委宣传部和我们建立了一个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智库,拟在邀请国内外研究杨守敬的知名学者,召开一次研讨会,共商如何打造好杨守敬这个文化品牌。”

(来源:三峡晚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