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站港融合释放铁水联运潜力 “知名堵点”枝城站告别拥堵

2024-02-28 09:00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艳华 通讯员 陈龙

碧水悠悠,货运繁忙。

宜都市的枝城站,曾是出了名的铁路运输堵点,却以2023年全年畅通的成绩单宣告:“肠梗阻”打通了!货运列车再也不用接收“停限装”令了!

近年来,枝城站和枝城港共建一体化联合指挥平台、站港合署办公,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打通了物流梗阻,铁水联运潜力不断释放。

曾一年收到38张“停限装”令

从武汉到宜昌几百公里的长江中游,枝城站是焦柳铁路唯一同时连通港口专用线和支线铁路的国家干线车站。枝城港与枝城站通过铁路专用线相连,是长江上重要的传统能源输出港。枝城站所在的宜都市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枝城镇则是全国四大煤炭配送中心之一。

枝城站日均办理车数超过400辆,每日还有约2.6万吨货物在此解编、集散和中转的作业任务,运输组织压力巨大。

“2022年,枝城站收到了38张‘停限装’令,停装时间长达112天。其间沿途所有货站禁止向枝城车站装车,因为解编、卸车的能力达到极限了。”枝城站党总支书记王继成回忆。货运量连年增加,消化能力有限,前几年,枝城站“堵”得出了名。

拥堵还来自信息不畅。枝城站宜昌车务段调车区长杨师特解释,过去车站和到站列车、港口之间信息不通畅,由于站内股道有限,一旦车辆集中到达,就容易堵成一团。调车作业时挡住了中间两条过车道,还会影响过站列车通行。拥堵严重时,枝城站十天半个月都运行不畅。

站港合力打通“肠梗阻”

“水运货物从这里通过铁路绕过三峡只需要三天,如果排队通过三峡船闸时间较长。碰上船闸大修,很多货就只能经港口从铁路发出去。”枝城港生产总监谭乙兵说。

铁路和水路均有运量大、成本低、绿色低碳等特点,发展铁水联运除了降成本,还能提升综合运输效率,有效打通三峡、葛洲坝“翻坝”运输“肠梗阻”。

2021年,枝城站和枝城港组队带班到下游江苏连云港“取经”,回来后就开始执行站港融合。

枝城站增设调车区长和枝城港生产调度,与枝城港共建一体化联合指挥平台,将枝城港生产指挥中心终端接入车站货运室和调车区长室,安装站港专线调度电话,调车区长可以实时掌握港区各作业点装卸车进度,确保车流、货物合理有序进出港。

联合办公、共享信息系统后,经过一段时间磨合适应,车站和港口的对接效率不断提高。通过系统,车站可以精准获取在途列车货物种类、配空车种型号和到站进港时间,提前部署。港口也可以向车站请求“点单式服务”,着急卸的车先进站进港,不着急的就请车站先不要放行或者延后到站时间。

“枝城站的卸车作业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就请港口帮忙调车后再送上来,把港口的资源利用了起来。”杨师特说。

2020年站港融合前,枝城站日均发送51车0.3万吨货物,日均到达243车1.6万吨,合计日均到发量294车1.9万吨。2023年,枝城站日均合计到发量341车2.2万吨,增加了47车0.3万吨,铁水联运达60余万吨,全年没有出现拥堵现象。

7个春节见证铁水联运大变化

近年来,杨师特的日常工作量不断增加,却比以前更顺畅有序。

按照排班,家在辽宁省的杨师特今年在枝城车站度过了第7个春节。7年间,他从一名铁路连结员成长为调车区长,也见证了车站与铁水联运体系的成长和变化。

拓展国际物流通道,铁水联运搭上中欧班列、沿江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宜昌市常态化开行的国际物流通道已经实现东西南北四向全覆盖。2023年11月,一批化肥从宜昌经中老铁路送往老挝琅勃拉邦。“越来越多本地产的货物从我手里转运到国外,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杨师特充满自豪。

除了运量增长,货物品类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湖北多式联运物流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北粮南运西进”“粮肥互换”“商品车翻坝转运”“集装箱翻坝转运”等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先后开辟。运输物资里多了钢材、新能源汽车、恩施富硒茶、光伏产品等。物流时间比水运平均节省10小时以上,综合物流成本节约15%。

为适应货物种类变化和数量增长,车站和港口不断改造升级。目前,枝城港新建的铁水联运码头马上就要投入使用,设计年通过能力254万吨,可运输9万标箱和60万吨件散货,弥补了过去枝城港没有集装箱铁水联运码头的短板。此外,港口还计划新增6条货物线,建成后港口调运及综合通过能力将显著提升。

“未来,进口的物资、东北的粮食走水路运到港口散改集,再经铁路运到西南方向,时间和费用成本大大降低,创造的经济效益也会相当可观。”谭乙兵说。

(来源:湖北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