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码头的前世今生

2024-06-07 15:42   秦立  

文/秦立

据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宜都县志》载“三国时,吴大都督陆逊屯戍宜都……遂筑城于此,以拒蜀汉,后因号曰‘陆城’。”

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云:“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刘备改曰宜都。郡治在县东四百步故城,吴丞相陆逊所筑也。为二江之会也。”

由此可推知,在三国时,建于长江、清江交汇处的水路交通要塞——陆城,就可能出现了码头。

康熙三十六年《宜都县志》又载:“明成化庚寅(公元1470年)都宪杨浚,因旧址筑土城,周围六百五十余丈,高一丈二尺。立五门,东曰朝天,南曰迎薰,西曰太平,北曰临川,东北曰合江。”而此土城在临近清江的一侧就设临川、合江两门,可推知此时陆城水运已非常繁荣,相应的码头建设也有一定的规模。

公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以后,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此时,宜红茶也已诞生于鄂西南山区并汇集到陆城,再水运到汉口,而后出口,以今陆城合江楼至清江边水府庙巷为主体的陆城港得以迅速发展。

至清末民初,从长江、清江交汇处溯清江而上依次有合江门、临川门、桥河、新街、燕子岩、佑圣观、水府庙等码头,陆城港成为名符其实的港口商埠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枝城长江大桥、清江一桥等桥梁的建成通车,陆城陆路交通迅速发展,陆城码头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为了传承历史地名文化,经宜都市民政局审核申报、宜都市人民政府审批,宜都将旧时码头延伸出的巷道分别命名为桥河巷、燕子岩巷、佑圣观巷、水府庙巷等,让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桥河码头们不至于被历史尘封。202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公布了第一批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宜都市陆城街道桥河、燕子岩历史文化街区榜上有名。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