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杨娟)宜都市是全国县域经济强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全市规模养殖重点布局在远离城镇建设规划区的西南山区。为了有效地解决养殖粪污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宜都市摸索出由政府出资建设田间储粪池、补贴购置吸粪车,粪污清运中介提供服务(费用由养殖户、种植户、政府三方分摊)的“粪污集中处理全量还田模式”。粪污全量还田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促进了化肥减量、农业增效,实现了种养循环。
强化创新推动。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规模养殖场发展生态养殖,推行规模养殖场精细化管理,推广智能化精准饲喂,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提升集约化、自动化、现代化养殖水平,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强化治理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养殖业主为污染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建设治污设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及排污许可报备制度,建立可追溯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其无害化处置台账;乡镇、村负责辖区畜禽养殖场治理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纠纷调处工作,并组织专班专人对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进行日常监管。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畜禽粪污治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成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专班,负责制定具体项目实施方案,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畜禽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模式;负责积极推广以有机肥、沼液、沼渣为主的土壤配方施肥,做好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效果,增强农户积极性。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对辖区内畜禽污染情况进行执法监管,督促规模养殖场增添治污设施,将环保执法落到实处。市财政局负责落实治污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
强化政策保障。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促治、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纳入治理范围的畜禽养殖场在通过验收合格后按照治污工程量占计划总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
强化长效机制。乡镇、村和有关部门要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严格执行宜都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定相关要求,对新建养殖场进行严格控制。各养殖场在严格执行治污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的同时,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主动与种植户及有处理粪污能力企业、中介组织签订粪污处置协议,建立可追溯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督查监管。市环境保护委员会要组织农业、环保、国土资源规划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开展畜禽养殖污染巡查及整治专项活动,重点检查是养殖场是否存在乱排乱放、是否建立粪污利用消纳台账、是否办理农用设施土地备案、是否违法占用基本农田(林地)、是否进行环评及排污许可备案、是否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粪污处理设施是否达标配套。乡镇、村要把养殖场的日常监管落实到人,建立日常巡查监管台账。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