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李晓铭)“土家风含笑,缤纷吕家坳”这是近些年流行在潘家湾土家族乡吕家坳村的新民谚,也是吕家坳村新增的醒目标签。
吕家坳村位于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西北部,版图面积15.2平方公里,现有6个村民小组576户1695人,全村是由汉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四个民族的村民汇聚成的大家庭。
近年来,吕家坳村聚焦聚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漫山的茶园里,淳朴善良的茶农热火朝天地修枝施肥;在禹家坪湾落易地搬迁安置小区门口,干群围坐共商乡村建设,共话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在美丽的段栗线路边,群众志愿者自发进行着“村庄清洁日”行动;在湾落议事点的水泥道场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饮水大计;国庆假期期间,各族妇女同胞汇聚一起,欢快地跳着土家摆手舞……一幅村庄美、村民富、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尽情地铺展开来。
古老文明彰显村庄魅力
吕家坳村拥有丰富的古迹、古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历史资源,具有较大的旅游产业开发升级价值。有着浓郁徽派建筑特色的邓家老屋,以及邓家新屋、熊家老屋、吕新章古墓,均为宜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大仙庙以及尚待开发的酒公洞等历史文化古迹在吕家坳村得到了完整的保护,农家残存和已经保护起来的古老木匾、槽门堂号、镜屏、春台等古物更是成为了该村的奇珍异宝。古老的文化记忆得以真实地展现给世人。
吴婆婆土家圆酥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宜都市文物保护传承,杨山等3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传统医药、封刀接骨、传统手工茶、传统地方烧酒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已经成为了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吕家坳村属于奥陶纪石林延伸带,裸露的石林,光怪陆离、千姿百态,如巨人石、日月井、响天坑等,不仅是吕家坳村美丽的旅游资源,也是地质学家对古生代地质研究的丰富资料。
上百年的古松、五角枫、含笑树、黄花梨、紫薇等百年老树依旧苍老遒劲,树冠遮日;吕家坳村48古堰的石板堰、清水堰、浑水堰、淹水堰以及四方井、泉水洞井等古老资源,有些至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覆盖率超过70%,春天观花、仲夏避暑、秋季采摘、冬日赏雪……
正是由于有这些古老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支撑,使得吕家坳在生态文化旅游上增添了一丝文化底蕴。
茶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风景美如画,幸福踏歌来。穿行在吕家坳村的山川中,村社道路畅通平整,村民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芬芳……
茶叶是大自然赐予吕家坳村的宝贵财富,也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吕家坳村始终坚持以农民受益为主体,尊重民意,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茶叶主导产业发展。
连续三年高标准打造优质生态茶园建设4000亩,广泛发动群众深入推进茶叶提质增效,从茶园标准化种植,实施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进行基础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将吕家坳村茶园发展成为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地理保护商标“宜都天然富锌茶”的核心产区之一。
采取向合作社争取项目和配套物资,广大社员积极参与的方式,今年累计召开6场次的茶园管理培训,发放肥料、农药、黄板纸及深耕施肥等奖补资金20万元,大大提高了茶叶产量和茶叶品质。村内现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1家,带动了400多名群众致富增收,依托茶产业人均收益达到万元。
“安置点”铺开“文明乡风”幸福图
说起和谐新乡村的代表,就不得不提到在段栗线大路边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了,安置点内的群众给它取了一个充满暖意的名字——幸福小区。
小区内住了23户40人,平均年龄60岁,在村委会牵头及大家共同参与下,小区实现了亮化、美化建设。居住在小区的熊士喜说:“现在晚上出去也不怕黑了,小菜园子也跟我们重新规划好了,今年又跟我们解决了停车棚子,安装了灭火器,我们真的是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了。”
2023年,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小区又新建了一处停车棚,给幸福小区的群众安装了灭火器80个,修建蓄水池1处200立方米,安装路灯10盏,同时,鼓励小区村民发展养蜂事业,铸造甜蜜的事业,促进增收。
现如今,幸福小区成为了美丽宜道路边一道靓丽的风景,时常见到三五老人在小区里或休闲健身,或门前小憩,又或是拉拉家常,安静祥和,怡然自得。
如今的吕家坳,乡村振兴按下“快捷键”,勾勒出了一幅产业美、农村美、农民富的喜人图景。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