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 用“新”绘制富美山居图

2024-10-11 11:44   三峡日报  

——宜都新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观察

10月9日,宜都市聂家河镇肖家隘村,青山掩映下,一股山泉潺潺而出,自西向东舒展出24.8公里新桥河,成为聂家河、姚家店、枝城等3镇10村的“母亲河”。

纳入宜昌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以来,宜都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山地平原过渡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和路径,绘制了一幅“富美山居图”。

黑臭养殖场

变身生态停车场

水刚出山,就经过泵站提升,进入了朝礼寺水厂。

步入水厂,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浇筑新的清水池。

“去年12月,我们按照城市饮用水的标准对水厂进行提标升级。”现场负责人周锐锋介绍说。

提标的同时还进行了扩容。年底完工后,水厂日供水规模将从800吨增加到1600吨,多满足2个村、近500人的饮水需求。

让“母亲河”清流永续,与水厂隔“桥”相望的清泉鲟鱼工厂化养殖专业合作社,已被夷为平地。

“养殖尾水直排入河,整条河都被污染了。”宜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秦尚平说,周边都是基本农田,没有空间新建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只能拆除。

听闻这一消息,合作社负责人乐雪锋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然万般不舍,乐雪锋还是积极配合:1月,完成资产评估;3月底,售完所有鲟鱼;4月,确定补偿资金……

“未来,这里要建一个生态停车场,服务水厂和周边百姓。”秦尚平还透露说,他们正在摸底、制定工作方案,有序关闭沿线50米范围内的生猪养殖场。

成立产业联盟

破解“谁种地”难题

田里,收割机“Z”字形走步,不到两小时,就完成收割。

7月,玉米成熟了。姚家店镇新桥河村村民胡守玉没有自己动手,而是请融兴合作社“代劳”。

“60多岁了,身体吃不消。”“价格很实惠,小田每亩花费不到150元。”胡守玉忍不住点赞道。

新桥河内农产业发达,粮油、柑橘、茶叶等遍地开花。但近年来,“谁种地”成了难题。

去年,当地在实施“小田并大田”的基础上,成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统一管理2070台机械设备、200余名工作人员,随时准备服务耕、种、管、收全流程。

“价格上墙公示,同时建立反馈机制,让服务更加规范。”产业联盟负责人刘刚告诉记者,产业联盟是市场化经营,但保留了一定的公益性质。这是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更多闲田“活”起来。

9月,“宜都兴农”小程序启动试运行。群众登录后,可一键选择合作社、农机手、服务时间等。“操作很简单,‘帮人下单’模式还能让子女远程代办。”

目前,产业联盟模式仍在试点中,未来可在全宜都推广。

开办环保超市

垃圾减量10余吨

2个农药瓶可兑换1积分,2元加1积分可兑换一瓶可乐……在狮子湾村落的环保超市,垃圾能换成积分,在购物时“抵现”。

“兑皮蛋是最划算的,1元加1积分就够了。”村民袁峰分享了兑换经验。

环保超市发源于邓家桥村。“当时,我们就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把有毒、有害垃圾也纳入兑换范畴,激励村民共建美好家园。”邓家桥村党总支书记章运诚介绍说。

目前,流域内已有3个镇10个村开办了环保超市,回收再生资源23.03吨,实现垃圾减量10余吨。

狮子湾村落的环保超市还有一项功能:帮村民代收、发快递。

“以前取快递要去镇上。现在,208路公交直接送到湾落,省时、省钱、省力。”村民吴国发笑着说。

改变源于宜都探索推进的客货邮融合模式。建成14个寄递点、开两条公交专线、与5家快递公司达成协议……宜都初步打通了“快递下乡最后100米、农产品进城最初100米”。

受益的不只是群众。据宜都交运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邹祥宇泰介绍,公交公司日均收入增加150元,快递配送成本每件降低0.1元。

三峡日报记者 杨婧 通讯员 吴娅

(来源:三峡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