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黄向涛)今年以来,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和现代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的机遇,潘家湾土家族乡的潘家湾村与梁山村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分别在茶园经营和水资源管理上探索出了两条创新之路,实现了邻里互助、资源优化利用,推动了乡村的和谐发展。
茶园托管:科技引领,共绘绿色致富梦
潘家湾村,这个以种茶闻名的村落,是“宜都天然富锌茶”和“潘家湾宜红茶”的核心产区。这里的茶叶色泽翠绿欲滴,香气馥郁悠长,深受市场的青睐。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加之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部分茶园面临荒废的风险。
面对这一困境,潘家湾村创新性地推出了茶园托管服务,为那些无暇打理、无力打理茶园的村民提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将茶园交给专业的社会化服务队进行管理,既保留了茶园的生机,同时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其中潘家湾村五组村民潘光华是收益最大的一户,年收益可达1.5万元。2023年,潘光华一家因需前往上海帮忙照料孩子,无暇顾及家中那十余亩茶园,在得知村里推出茶园托管服务后,果断决定将茶园交给村里的社会化服务队进行托管,由服务队全权负责。
更令潘光华惊喜的是,随着社会化服务队的不断拓展,即便身处千里之外的上海,他也能通过手机实时收到服务队成员发来的视频、照片,实时查看茶园的生长情况。从茶叶的萌芽到采摘,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能被清晰记录,虽远在他乡,却仿佛置身于茶园之中,感受着家乡的温暖与希望。
茶园托管服务的成功实施,是多方合作与创新的结晶。基于共同缔造理念,村民与托管方之间达成了一种建立在信任之上且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通过“互联网+社会化服务队+农户”的模式,构建了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既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为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
水池共用:邻里情深,共渡干旱困难关
梁山村今年因受天气影响,缺水问题如同一片阴霾,笼罩着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棘手的难题。然而,困境之中,梁山村却展现出了邻里深情与共同缔造的精神风貌。
梁山村家家都建有小型水池,作为自家蓄水的重要保障,但受干旱天气的影响,部分村民家中的小水池眼瞧着即将干涸见底。面对这一困境,鲜于运河作为村里的老党员,主动将自家大水池的管线接入村里共用的自来水管网,将自家用水匀出了一部分给村集体,受他的影响,其他几位拥有百平方米大型蓄水池的村民纷纷也投身进来,将自家的管线接入共用水管网,实现了水源的共享。
这一水池共用模式的成功实践,源于乡村邻里间那深厚质朴的情感根基,亦是共同缔造理念悄然润泽的结果。
共同缔造:和谐共生,乡村振兴新篇章
潘家湾村的茶园托管与梁山村的水池共用,虽然形式各异,但都生动诠释了共同缔造的理念——在面对挑战和发展机遇时,村民之间、村民与集体之间要紧密团结、互帮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一理念不仅促进了乡村内部的和谐稳定,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同时也体现了潘家湾土家族乡各民族之间的共同体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全乡民族团结事业进步。
在乡村发展的进程中,因地制宜地探寻契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潘家湾村和梁山村在共同缔造理念的指引下,凭借茶园托管模式与水池共用的成功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展现出乡村和谐发展的崭新风貌。无论是水池共用还是茶园托管,都是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而衍生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未来,潘家湾土家族乡将继续秉持共同缔造的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水资源管理和茶园托管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更多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共绘和谐乡村新画卷。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