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湖北:江水润荆楚 文脉贯古今

2024-11-01 15:19   环球网  

长江穿过湖北宜昌秭归县。郑家裕摄/光明图片


演员在湖北宜昌三峡人家景区表演。张国荣摄/光明图片

岸阔江平,华灯璀璨。9月14日,在以天为幕、以城为景、以长江为舞台的大型沉浸式光影秀中,长江文化艺术季于湖北武汉拉开大幕。近2个月时间,“学术长江”学术研讨会、“新象长江”美术展、“映像长江”电影周、“灵动长江”舞台艺术展等10项活动次第展开、精彩纷呈,来自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的“拿手绝活”在荆楚大地荟萃登场,作为东道主的湖北更是好戏连台,充分彰显了长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时代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湖北,长江径流最长的省份。万古江河的浸润孕育,使这里成为长江文明形成的关枢之地。近年来,湖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纳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省域规划体系、省政府工作报告等,以务实举措推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着力打造长江文化品牌,加快构筑长江文化高地。

保护传承,让长江文脉更厚、更长、更绵延

青山叠嶂,碧水蜿蜒。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的臂弯里,记者来到坐落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的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郧县人头骨的出土,实证了百万年人类史。

“精心保留这么多的土做什么?”走进约1000平方米的考古方舱,除了各类化石,架子上一袋袋做了编号的土壤引起记者好奇。

“考古工作不可逆,这些都是郧县人头骨发掘时的土壤,争取把任何蛛丝马迹都尽可能保留下来,说不定以后有新的研究手段出来,就又会有新的发现。”学堂梁子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陆成秋解释。

一粒土壤、一枚简牍,都可能留存着长江文化的密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只有对历史文化遗产足够敬畏,全面保护,做好传承,才能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长江流域出土的简牍,数量众多、时代齐全、内容丰富、保存比较好。既是一道独特、亮丽的文化景观,又是研究长江文明与中华文明珍贵并且更加可靠的文献资源。”长江文化名家学术研讨会是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板块,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在会上介绍,比如《礼记》中有一段文字很费解,用出土的郭店简来校正,就很容易解释通了。

近年来,陈伟团队陆续推出《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秦简牍合集》《里耶秦简牍校释》《睡虎地西汉简牍(壹)·质日》等,受到海内外同行高度关注。

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代表,荆楚文化在“起源”中领跑,在“融合”中兴盛,在“不息”中始新。近年来,湖北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遗产资源的重点管理,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建成开放熊家冢、盘龙城、屈家岭、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楚纪南城、铜绿山等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评定省文化遗址公园18处。

弘扬创新,让长江文明可感、可触、可接近

“3—2—1!”9月14日,汉口江滩,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现场,来自四川的游客张志毅在人山人海中,对着璀璨高楼上的投影屏倒计时与大家齐声高呼。“实在是太震撼了!那一刻,我平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长江就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里。”张志毅说。

来自武汉地铁运营公司的数据显示,由于大量市民和游客前往长江江滩观看开幕式表演,当天武汉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高达597.54万乘次,创出历史新高。

长江横贯东西,汉江沟通南北,古云梦泽造就了1100多个天然湖泊。两江千湖,成就了湖北“九省通衢”的繁荣;江水奔流,激荡出千年绵亘的长江文化;水脉情长,勾勒出极目楚天的壮阔图景。

如此丰沃的文化,如何变得可感、可触、可接近?

最好的保护就是用起来,最好的传承就在生活中,最好的弘扬就在体验上。只有让长江文化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依托新的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体验和消费方式,才能增强长江文化吸引力。

不同于在场馆内的演出,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以长江江面和天穹为舞台,让家住长江两岸的市民站在自家阳台上,就可一睹夜幕中“江上游龙、凤舞九天”的光影盛景。

开幕式应用AR增强现实、XR扩展现实、光子芯片透明屏显示技术等科技手段,首次在长江上采用5G技术、微波技术、卫星通信、多级切换系统等电视手段进行电视、网络同步直播,全程贯穿“文化+科技”要素,打造了一场最新科技与长江文化创新融合的艺术盛宴。

长江文化艺术季始终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10场活动,时间跨度近2个月,全部主打“群众性”,让人民群众共享长江文化艺术季成果。

“映像长江”电影周在全省设立400个放映点位,向公众免费放映100部优秀国产影片;“书香长江”阅读周,开设讲座、论坛、分享会等文化活动,邀请知名作家、著名学者与书友交流,举办多渠道、多样化的文化惠民活动,发放购书优惠券,惠及广大读者;“锦绣长江”非遗展、“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都免费开放,只需网上预约,即可前往观展。

“基本秒空!一开始没抢到武汉琴台大剧院的票,幸亏有朋友得知我是李云霄的粉丝,送了我一张。”来自广东的戏迷陈奕得知长江文化艺术季期间能看到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兴奋地专程赶来。除经典越剧《梁祝》,“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上,还有爆款舞剧《只此青绿》、歌剧《洪湖赤卫队》等共计16场演出,涵盖京剧、昆曲、话剧、音乐剧、芭蕾舞剧等大部分舞台艺术门类。

在“国潮也疯狂·湖北非遗时装秀暨创新创意展”上,精美的桌旗、灯罩等吸引游客驻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阳新布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红说:“我们把红安绣活的工艺、纹样、技法创造性地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非遗技艺与市场的结合点,提升大众的喜爱度,年轻人更喜欢。”

文旅融合,让长江文化更火、更活、更生动

“长江这条奔腾不息的江河,以其磅礴的力量和壮丽的景色带给人们震撼的自然体验,辉煌灿烂的长江文化早已引起了全球无数共鸣。”不久前,知音湖北·2024全球旅行商大会在十堰举行,国际旅行商代表、途易(中国)旅游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卜贵多由衷赞叹。

长江湖北段西起巴东县鳊鱼溪,东至黄梅县小池口,全长1061公里。作为7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之一,湖北段建设范围以长江干流沿线8市(州)的48个县(市、区)为核心区,长江支流汉江流域10市(林区)的40个县(市、区)为拓展区,其他县(市、区)为辐射区,实际覆盖全省域。

“一天连演9场,场场爆满,这人气简直爆棚。”游客朱星宇感叹。今年十一假期,在湖北省宜都市鲟龙湾,大型歌舞《三峡千古情》创下从早到晚“不停演”的新纪录。该演出在1小时时间里,以长江浩瀚历史为魂,分大禹开江、楚风国韵、长坂雄风、昭君出塞、高峡出平湖等章节,运用大型线阵、3D威亚、多维升降舞台、智能数字化控制系统等高科技手段,为观众奉上一场长江文化的饕餮盛宴。

“三峡千古情景区用活了长江文化,带火了山水旅游,烧旺了宜昌宜都的人气。”宜都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美惠告诉记者,以前,游客走完“两坝一峡”后就离开了,如今很多游客选择留下来,看了《三峡千古情》对长江文化有了更深的感受。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三峡千古情》共演出370余场,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揽山水之美,得人文之胜。湖北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4项;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8个、中国传统村落20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5项。仅就文物而言,全省有不可移动文物36995处,登记备案博物馆234家,馆藏文物115万件(套)。

记者在知音湖北·2024全球旅行商大会采访时了解到,长江文化中的大三峡、大武汉、大武当,已成为国际游客高度认可的湖北文化标识。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湖北省入境游客流量18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8.6%,境外游客消费6.28亿元,同比增长51.4%。

据了解,长江文化艺术季将持续至11月4日。奔腾的江,温润的水,流经荆楚大地,不仅沉淀了大江大湖的澎湃气势和柔韧性情,也孕育了灿烂悠久的千年文脉,留下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形态。恰如长流常清的滔滔江水,今天的湖北,正在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中书写守本开新的崭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 锐 通讯员 王星星)

(来源:环球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