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彭兰淋)近年来,红花套镇人民政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养老服务“小切口”入手,立足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着力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对接资源、开拓创新,稳步提升老年人服务供给水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创新思路强阵地。红花套镇在“一下三民”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红花套社区常住人口33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800人,占比24%,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居民需求。综合采纳居民群众意见建议,聚焦群众普遍关切的养老问题,红花套镇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公建民营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运营,实现一个中心多个功能,优化整合辖区内养老服务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该中心由原红花套社区阵地整体更新改造而成,建筑面积970平方米,一楼为幸福食堂,二楼至三楼有日间照料室、康养理疗室、图书影音室、书法绘画室、舞蹈活动室、棋牌娱乐室等日常功能设施,日间照料室可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10人床位10张,自理老人200人,该中心可满足500位老年人的颐养、康养、乐养需求。
创办食堂强舌尖。幸福食堂突出公益属性,政府让利于民,让大家共同体验食堂的幸福感。为让老年人吃得安心、放心,幸福食堂所采购的肉、菜、蛋大部分来源于周边村农户,配备专业厨师和服务人员,打造专业餐饮团队,考虑到老年人基础性疾病多的实际,在菜品设置上做到少盐少油、口感偏软,同时确保营养均衡,目前日接待量达300余人。为了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幸福食堂中晚餐每餐至少提供11种菜品,采用自助餐形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支付13元就能吃到十菜一汤的任选自助,凡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餐均可享受11元的优惠价格,用可口饭菜温暖老年人的“舌尖”和“心尖”。
创优载体强所学。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红花套镇依托老年大学项目,让老年人能够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聚焦教学质量提升,一方面聘请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一方面从“五老”人员中挖掘能人,形成“专职+兼职”的师资队伍9名。目前,已开设书法、国画、舞蹈、声乐、电吹管等5门课程,在册学员近200人。课堂上,学员们相聚一堂,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结交好朋友,还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他们或吹笛弄箫,演绎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或挥毫泼墨,一笔一划书写着岁月的从容。“每天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玩得开心快乐,感觉自己的老年生活发挥了价值。”年龄最大的学员80岁的李阿姨这样说道。
创优服务强精神。养老服务中心链接多方资源,为辖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测、健康指导、健康讲座等活动,提供防诈骗知识宣传、养老政策宣传等社区便民活动,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让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成立银发志愿服务岗,关心下一代成长,与幼儿园学生同堂学习电吹管课和国画课,与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以“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学员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参加荆门山文化活动周子活动民间文艺汇演,形成一道靓丽的“银发”风景线。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正成为越来越多红花套老年人的生活追求,从“养老”变“享老”,展现出新时代老年人的精气神。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