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向曙光 邓士杨)春日的清江碧波荡漾,两岸新绿的杨柳随风轻摆。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当天,五眼泉镇汉洋坪村上演了一幅“人勤春早”的生动画面:刚刚完成拓宽黑化升级的“五清线”道路旁,一支身着军装的“宜都市民兵志愿服务队”正热火朝天地清理清江河堤沿线的垃圾,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道路升级+志愿行动,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以前这条路坑洼多,雨天泥泞难行,现在拓宽黑化后,不仅开车稳当,连路边风景都更靓了!”村民李大姐指着崭新的五清线道路感慨道。这条连接城乡的“民生路”改造完成后,不仅提升了通行效率,更成为村民迈向美好生活的“幸福线”。
而道路的焕新并未让村民们停下脚步。据村党总支书记向雷刚介绍,依托道路升级的契机,村“两委”联合“民兵志愿服务队”发起了“清江美颜行动”,10余名志愿者手持夹钳、垃圾袋,沿河堤徒步3公里,清理塑料瓶、废弃渔网等垃圾200余公斤。
志愿红映碧水,清江生态保护的“接力赛”
近年来,宜都市以“两江一河”综合治理为抓手,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清江三桥等重大工程更以环保工艺守护“一江清水”。此次志愿活动正是这一理念的延伸。
“小时候常在清江游泳,现在水更清了,我们得把这份纯净留给下一代!”民兵连长龚伟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将捡拾的垃圾分类装袋。活动中,志愿者们还向沿岸村民发放环保宣传手册,倡导垃圾分类、禁渔护水,将“关爱山川河流”的意识深植人心。
从“雷锋日”到“日常”,志愿服务的“长效密码”
“民兵志愿服务队”的名字源自当地“民之所盼,冰释前行”的信念。这支由党员、民兵、退役军人组成的队伍,从疫情防控到助残帮扶,从文化广场建设到河堤巡查,他们的身影活跃在乡村振兴的每个角落。
“雷锋精神不是一天的事,而是365天的坚守。”服务队队长邓士杨表示,未来将建立“分段包干+定期巡查”机制,结合村级河长制,把清江沿岸打造成生态休闲长廊,让志愿红成为汉洋坪村最温暖的底色。
汉洋坪村的实践,是宜都市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缩影。从清江三桥飞架南北的壮阔,到五清线道路畅通城乡的便捷,再到志愿服务队守护碧水的温情,这里的人们正以实干与担当,为雷锋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