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静静
2024年以来,湖北省宜都市民政局以推进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按照“辅导服务做加法、婚俗负担做减法、幸福体验做乘法”的思路,以覆盖婚姻全周期的温情服务,持续深化婚俗改革,为爱减负、为家护航。
专业辅导:引导新人做好步入家庭的准备
“我真担心自己像父母那样,处理不好婚姻关系……”近日,在宜都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婚姻家庭辅导室里,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小丽(化名)向心理咨询师刘晓娥倾诉了自己的担忧。
刘晓娥带着小丽和她的男朋友模拟未来生活的场景:两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可爱的孩子,高兴时有人分享,难过时有人安慰……“我相信我俩可以把家庭经营好,过上幸福的生活!”沉浸式体验后,小丽紧锁的眉头舒展了。
在宜都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这样的婚姻辅导已成为常态。记者了解到,宜都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开展婚姻辅导,引导新人适应新角色,做好进入婚姻家庭的准备;通过在社区举办公益讲座、公益咨询活动等方式,强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通过开展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关系修复等服务,促进幸福和谐婚姻家庭建设,减少冲动离婚、草率离婚现象。此外,构建“互联网+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模式,通过热线、微信等渠道为婚姻当事人提供线上辅导服务。
“这是半年前一对因冲动闹离婚的夫妻送来的,感谢我们对他俩及时进行了调解。”宜都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邓苑虹指着墙上的一面锦旗告诉记者。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刘女士情绪很是激动,边哭边和丈夫争吵着来到宜都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觉得这可能是一对冲动离婚的夫妻,于是引导他们进入婚姻家庭辅导室。落座后,心理咨询师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帮助夫妻俩打开了心结。原来,刘女士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丈夫觉得刘女士不理解自己,两人经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矛盾说开后,两人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决定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好好相处。
“下乡补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来城里补证太远了,交通也不方便。”2024年的一天,一对从村里赶到宜都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补办结婚证的老夫妻对工作人员说。
为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补证需求,宜都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决定开展“下乡补证”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我们先在潘家湾土家族乡、王家畈镇、松木坪镇3个偏远乡镇开展这项工作,通过乡镇民政办统计各村服务需求,最终在每个乡镇选择一个中心村提供现场补证服务。”邓苑虹介绍。
松木坪镇茶元寺村是“下乡补证”工作的第一站。带上电脑、打印机、摄影器材等设备,邓苑虹一行人坐上贴有“推进婚俗改革,倡导文明婚俗”标语的婚姻巴士,驶过曲折的乡间小道,来到茶元寺村的村民活动室。
在临时搭建的登记台前,村民排起了队。为提高工作效率,邓苑虹和同事们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拍摄登记照片,有人负责审核证件,有人负责录入信息……
“我们的结婚证丢了好久了,今天终于补上了。”一大早就从附近村子赶来的李昌秀老人拿到“红本本”的那一刻激动地说,“我们一直想去补证,但年龄大了,我老伴腿脚不好,孩子也不在身边,去一趟城里不容易,没想到你们到村里来办理了!”
“咔嚓!”工作人员按下快门,定格了李昌秀夫妻俩在婚姻巴士前拿着“红本本”幸福微笑的瞬间。
当天的活动从上午8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共为40多对老夫妻补办了结婚证。
集体颁证:在简约仪式中倡树新风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近日,宜都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举办集体颁证仪式,新人们在颁证师的引导下郑重许下相爱一生的诺言。
“为增强结婚登记的仪式感,我们推进颁证服务常态化,由日常颁证师和特邀颁证师组成颁证团队,为新人们提供个性化的颁证服务。”邓苑虹说。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注意别扎到手。”前不久,在宜都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鲟龙水街婚姻登记点举行的集体颁证仪式上,工作人员组织16对新人共同制作糖葫芦,寓意“婚姻生活像蜜糖般甜美”。新人们小心翼翼地将穿成串的水果放入糖浆中旋转,待冷却后,纷纷拍照记录下这一甜蜜瞬间。
记者了解到,为倡导文明简约的婚俗文化,宜都市在鲟龙水街打造了集办证、颁证、婚俗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风婚姻登记点。同时,探索“婚姻+文旅”模式,发布婚庆旅游地图,推出“幸福宜都”婚庆旅游路线,助力发展“甜蜜经济”。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宜都市民政局还举办了“宜见钟情 幸福金婚”为老服务主题活动,邀请金婚夫妇感受中式婚礼的浪漫,分享经营婚姻的智慧和经验。“一直以来,我们家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都很融洽,现在子女长大成人了,和谐家风也一直在传承……”活动现场,金婚夫妻代表徐荣耀分享了与妻子相守相伴、互相扶持、共同经营家庭的“秘籍”。
“我们想通过举办集体颁证、婚姻家庭辅导课堂、集体婚礼等系列活动,让新人们感悟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和担当。”邓苑虹说,今年,宜都市将继续深化婚俗改革,打造“时光婚典互动墙”“新风盲盒”等系列文创产品,讲好家风故事,构建新型婚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