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李璐 赵山 关金娥)清晨,清江小区新能源车主李大哥在小区楼下车位扫描二维码,熟练插入充电枪,“滴”的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后,车辆仪表盘上的电量开始稳步增长。
放眼望去,6个崭新的智能充电桩连接着12把充电枪一字排开,可同时满足小区近一半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需求。
谁能料到,一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居民还在和物业、网格员上演着“飞线充电”的“躲猫猫”游戏。不经意间,这个建成17年的老旧小区,正悄然经历着一场保障新能源汽车畅行的幸福变革。
接娃尴尬促成变革
时间回溯到2024年2月,网格员关金娥在巡查时遇见尴尬一幕:居民李大哥围着自己的电动车团团转,原来,他的比亚迪电动车只剩5%的电量了,“马上就要去接孩子放学了,这要是半道上停摆了可咋办?”
关金娥经过走访调查,发现这个348户的老小区,新能源电动汽车从2022年的5辆一下子激增到2024年的28辆,但小区却没有一座充电桩。居民充电需要东奔西走,充一次电往往需要绕行几公里,如果遇到充电高峰期,单次充电的成本高达每度1.3元,不少车主在接娃、办事、就医途中遭遇过“续航焦虑”。
“小区内必须引进充电设施才能解决大家的续航焦虑!”关金娥郑重地在笔记本中给自己定了这个任务。
多方联动“充电难”破局
纸面上的任务想要落地可谓是困难重重:充电设施方案如何确定,谁愿意来小区安装充电桩,部分居民对安装充电桩还存有疑虑……
红春社区党委书记刘雨佳揽下了充电设施方案确定这个“拦路虎”任务,他统筹协调电力部门,多次到小区内进行场地勘察,查看配电设施、电缆走向、电表分布情况。最终,因清江小区内没有变压器无法进行电力增容且改造工期长、费用高,快充方案被否决。大家最终商议决定,安装慢充充电桩。
充电桩建设一次性投资高,运营成本压力大,哪家供应商愿意来吃这个“螃蟹”?社区干部邀请3家企业进场进行技术对比、评估安装环境、测算建成后的运行数据,最终“UU智能充电”决定为清江小区投资5万余元,安装6台新能源充电桩并铺设整套基础设施。
充电桩建设占用公共场地,并与传统燃油车存在停车位之争。社区组织28位新能源车主与40余位油车代表多次座谈,双方达成错峰停车、充电共识,油车车主也自愿“让枣推梨”,为充电桩建设让渡部分场地;面对存在质疑的30余户居民,社区安排工作人员逐一入户,讲解安装新能源充电桩的迫切需要,组织居民代表到示范小区“沉浸式”体验。邀请专家和电力网格员到小区,针对“漏电起火怎么办”答疑解惑,打消众人顾虑。
充电桩连起了百家心
2025年初,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施工,6个智能充电桩正式投入使用。清江小区新能源车主充电半径缩短至“最后100米”,使用率达到90%。同时,红春社区和投资方“UU智能充电”签订了长期维护协议,形成闭环管理,后期投资方收益回笼后,社区还将争取将充电收益提成反哺小区居民。
充电成本则直接从每度1.3元降低至0.8元,上班族张大姐算账:“每个月能省100块菜钱”;曾经的反对派张大爷自觉当上了充电桩义务监督员;居民熊师傅是一名电工,定期为充电桩进行硬件安全维护;物业将每月第一个周六定为“充电区清洁日……”看到解决群众的一件烦心事儿引来小区现在的变化,刘雨佳感慨:“充电桩真是连起了百家心。”
(责编:刘娟 李华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