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郑素)旧楼加装电梯既是民心工程,也是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宜都市坚持以法治为引领,着力破解加装电梯难题,以民生“小切口”推动实现社会“大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年度加装电梯近80台,累计加装电梯130部,惠及居民3万余人,让更多居民享受“一键直达”的便捷,持续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统筹协调聚合力,擘画加梯工程“路线图”
制度筑基强引领。将加梯工程纳入法治宜都建设重点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久久为功、深入推进。编制加装电梯法治保障实施方案,细化部门权责清单,将法律依据贯穿于审批、建设、监管全链条,确保工程依法推进。
调研定策明方向。开展“法治体检进社区”专项行动,摸排居民加梯意愿,调查适合加装、不易加装、不适合加装的楼栋底数,针对符合条件的596栋建筑,绘制电梯加装可行性一张图,并编制《宜都市住宅加装电梯规划审查指引及建筑设计参考图集》,方便人民群众申报加梯,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数据准。
多元筹资破瓶颈。立足群众需求,积极推动“法治+政策”协同,以“居民出资为主、政府配套为辅、集中采购为补”三措并举破解资金难题。居民出资方面,提供标准化出资比例指导,开通公积金提取绿色通道;政府配套按每部电梯10万元标准奖补,累计发放补贴及公积金提取超1000万元;集中采购通过公开竞价降低均价,电梯成本由43.1万元降至39.8万元,极大缓解居民群众加梯资金压力,真正让居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治融合”激活力,奏响基层善治“协奏曲”
自治筑基强共识。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加梯服务工作始终,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在加梯服务站大力推行“5+X”工作机制。“5”即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加梯服务站、加梯企业“五位一体”,“X”为住建、自然资源规划、市场监督等部门协力推进电梯加装,破解居民群众意见难统一,担心质量难监管、运行难放心等问题。
法治固本优服务。创新打造“法治型”加梯服务站,将法律保障深度植入民生工程。通过各社区电子宣传屏等,实时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司法解释、电梯加装技术规范等37部相关法规;组建“法律顾问+公证员+调解员”专业团队,为400余户居民提供加梯咨询,进小区开展宣传30余场次,发放宣传手册8500余份,群众依法协商意识显著增强。
德治润心解纠纷。邀请德高望重的退休老人、居民小组长、老党员、网格员等“法律明白人”,参与电梯加装的居民动员、纠纷调解等工作。通过“围楼夜话”“敲门行动”,集体开展政策宣传和纠纷协调,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不出社区。全年成功化解争议30余起,实现全年信访投诉“零纪录”。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湖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推介宜都市经验。
法治赋能增效力,筑牢工作落实“压舱石”
数智赋能优审批。创新打造“法治+数智”双轮驱动审批体系,出台《宜都市既有住宅“一站式”加梯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相关部门从宣传发动、意愿征集、方案设计、依法公示、联合审批、工程施工、联合验收等全流程介入把控,打造“一站式”服务站,审查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极大提升了加梯工作效率。
执法监管筑防线。严格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出台《既有住宅加梯工程质量督导方案》,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开展日常巡查和定期抽查,保证质量管理流程有序、开展有效和形势可控,确保加梯工程质量安全。针对施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追责。目前,下发整改通知书38份、停工整改通知书2份、约谈企业3家,形成震慑效应,确保电梯100%通过法定安全标准验收。
长效维保护民生。为了持久运营,确保电梯安全,各社区引导已安装电梯楼栋居民自发形成“电梯使用公约”,发动群众志愿者主动认领电梯运营维护志愿服务岗位,对不文明、不规范乘梯行为进行监督,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相关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依法督促电梯维保单位按要求开展维保工作,确保电梯运营维保质量。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舆论引导,构建起人人学法、懂法、用法的思想意识。
(责编:刘娟 李华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