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宜都讯(通讯员 吴湖龙)冬日,一抹暧阳洒在沃土滋养的茶苗上,给茶苗披上了金色的外衣……赵齐林说:“这片‘良种田’是宜都的一笔宝贵财富”。
为宜红“追种子的人”
12月13日,市农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孔祥亭再次来到位于聂家河镇聂家河村四组的“宜红种质园”,仔细观察着这片茶苗的长势情况,了解不同品种在宜都的越冬属性和生长表现。“这可是我们行程上万公里寻来的宝贝”,孔祥亭高兴的对随行人员说。今年以来,在宜都市委、市政府两次专题办公会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为了传承和宏扬宜红文化,做好宜红古茶道的申遗工作,促进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市委市政府要求农业局建设宜红茶种质园。6月中下旬,孔祥亭便带领特产中心技术人员钟世泉和宜红茶种质园建设业主赵齐林等一行,奔赴我国的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东南茶区,从一片茶园到另一片茶园,从一个地域到另一个地域,考察各地茶树种质资源分布情况,实地了解不同茶种的气候适应性和适制特性,翻山越岭、跨江渡河,行程一万多公里,他们成为为宜红茶“追种子的人”。
宜红有了“资源芯”
从10月下旬开始,根据前期考察结果,引种人员从四川峨眉、贵州省茶科所、湖南省长沙茶科所、浙江中茶所、安徽省东致国家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场、福建省茶科所、河南信阳市茶树品种试验站等地陆续展开引种工作。至12月初,引种结束,共引进国家级良种33个、省级良种31个、地方良种8个,合计72个。目前,72个品种的茶苗已正式落户位于聂家河镇聂家河村4组“宜红种质园”,现已完成标识牌树立,面积50亩。种质资源是农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把“种质资源”比作农业产业的“芯片”一点也不为过,宜红种质园的建立便是为宜红装上了“资源芯”。
“宜红”会更红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既要让这些种质存起来、保护起来,又要将不同茶种所携带的优质资源利用起来”,孔祥亭对建设业主赵齐林说。宜都是宜红茶的加工和集散地,宜红茶更是同祁红、滇红一起被列入中国三大工夫红茶,宜红种质园的建立,将成为宜红茶产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圃,不同种质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仅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也为宜红“长红”国际市场赢得了竞争主动权。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我们相信宜红茶有了这片良种田,装上了“资源芯”,宜红一定会更红!
(责编:陈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