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份“代客祭扫”的哀思都能抵达彼岸

2025-04-03 15:17   三峡宜昌网  

清明将至,又到了寄托哀思的时节。近年来,“代客祭扫”的服务悄然兴起,指的是因特殊原因无法亲自到场祭扫的委托他人提供全方位祭扫服务,包括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祭品、墓碑装饰品等服务。这种服务不仅十分便利,还能满足无法亲临现场祭扫的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但作为新兴行业,其背后的规范与温度更值得我们关注。

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快、人口流动、老龄化加剧等因素,让许多人难以亲自扫墓,武汉市多家陵园推出代客祭扫服务后,清明节前就已接到代客祭扫预约服务超60单。部分陵园为了方便市民祭扫,甚至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网络祭扫”,即可为亲人创建网上纪念馆,进行网络“云祭扫”。这种创新服务不仅跨越了地理距离,更弥合了情感缺憾,还能有效减少因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引发的环境污染,减少野外火灾的发生。

代客祭扫虽然文明便捷,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一行业背后暗藏的风险,例如,部分商家标价虚高,甚至存在“收钱不扫墓”、用预录视频欺骗消费者的乱象。由于缺乏合同约束和第三方监管,消费者面临维权难题,这提示我们,新兴服务亟须规范,我们既要尊重市场规律,也要通过书面协议、身份核验、第三方支付等方式保障双方权益。

针对代客祭扫的乱象,我们要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相关部门应针对这一新兴行业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服务机构明码标价、留存服务记录,推动行业标准化。正如武汉某陵园要求礼仪师完成“核对墓位、清洁墓碑、诵读祭文、鞠躬反馈”等流程,并通过照片、视频全程留痕,值得借鉴。同时,社区和民政部门可联合搭建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公益代扫服务,体现社会温度。海南省鼓励有条件的公墓管理机构开通绿色便捷通道、提供代客祭扫服务等,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身处异乡人员的祭扫需求,彰显了部门管理智慧,也为寄情追思的消费者递上了接力棒,此外,消费者要保持警惕,如果真需要代客祭扫服务,需要提前就彼此的相关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约定,保留好提供服务方的身份信息、付款凭证、书面的聊天记录等,签订书面协议,经由正规的第三方监管平台或账户付款,以更好地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最后,代客祭扫的本质是“情感托付”,其价值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真心。过度商业化只会侵蚀传统情感,若代扫沦为“流水线作业”,或借机炒作“天价服务”,则背离了清明文化的内核。“心祭重于形祭”,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方能彰显清明之“本真”。

“代客祭扫”的兴起,既体现了技术赋能下的创新智慧,也暴露了野蛮生长的行业短板。我们既要包容新事物,助力其规范化发展,也要守住“慎终追远”的文化根脉,让清明始终保有那份庄重与温情。唯有以制度护航、以真心缅怀,才能让每一份委托的哀思,都能抵达彼岸。(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张梦媛)

(来源:三峡宜昌网)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