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为啥“心难平”

2019-04-18 10:31  

马平其人

平平无奇的马平,是宜都供电公司聂家河供电所的一名普通电工,却也是聂家河村的名人,更是村民口中亲切的“马师傅”。十多年前,为解决村里的用电难题,他辞掉村副主任一职,主动请缨当了村电工。而今,村民都用上了放心电,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前进着。

云上宜都讯(通讯员 李广彦 舒文倩)天刚放亮,马平接到电话:38根预订的电线杆一会就送到聂家河。

外面飘着小雨,洗漱后马平赶到桥头现场验货。一阵忙碌,天也转晴。想到新一轮的农网升级改造即将展开,马平的心情也跟天气似的。

夜雨让山路泥泞,今天栽不成电线杆了,马平抽空去看看胡为菊、来武英,这是他帮了好些年的贫困户。

日头正午,马平回家吃饭。“饿了才知回家呀。”老婆手指桌上饭菜,半嗔半怨地唠叨着。

一顿饱餐,马平又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挎上电工包,挨户查电表、问线路,村民都喊他“马师傅”。坐在门口的82岁老人熊文森对马平竖起大拇指:你真是个负责的人,你来我们心里就踏实。

中等个儿,国字脸,眯眯眼,马平相貌平平,五十六七岁了,心境却少有的平静。或许他属虎,自身有股虎气;或许他深爱脚下这片土地,总有做不完的事儿、使不完的劲儿。


守护“光明” 我要当电工

镇郊不远处半山腰有个大溶洞,涌水如潮。当年人们利用洞水资源建成全县第一座小电站,划归村里管后,土生土长的马平扔下锄头操起螺丝刀,与电工结了缘。

电与大山就像天空与星星,没电夜晚漆黑一片。上世纪的农村用电常常忽明忽暗,东头来电西头盼。1984年马平结婚,家里唯一的电器是口电饭锅,平时舍不得用,当摆设,只待客来充脸面。电压不稳夹生饭,电费挺贵瞪眼看。后来家里添台黑白电视机,也不时停电很少看,始终没有彻底脱离点蜡烛烧煤油灯的日子。为电,马平心不死、气难平。

气归气,日子还要过。不久马平当了副主任,成了村干部,面对陈旧供电设施,他与村书记几番进城游说。

世纪初年,全国大规模农网改造,宜都市电力公司在乡镇组建供电所,招兵买马。39岁的马平像参加高考一样兴奋去应试。有工作经验,有专业知识,有良好品德,有理想抱负,还是共产党员,考试名列前茅,“四有农民”马平成了聂家河双桥电工组的一名电工。

“副主任好歹是个干部,难道不比电工强?“快四十岁的人去蹶屁股爬电线杆,工资又不高,不是铁饭碗,划不来……”有人嘲讽有人纳闷。可马平吃了秤砣铁了心、憋着劲,想到国家农网改造后可以用上安全稳定、价格实惠的放心电,自信人生选择没有错。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比在城里马路上架线支路灯难得多,立干、架线、换变压器,不爬山便涉水,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烈日酷暑一身汗。每天黎明出门,衣服穿好扎紧,镰刀状的“铁鞋”扛上肩,摸摸口袋看药品是否随身带,每次进山像特种兵野外训练一样,随时面对野兽出没、蚊虫叮咬、马蜂袭击,马平和工友们人人被马蜂蛰过,个个胆子被野猪练大。有人家的地方能吃顿农家饭,偏远的地方只能自带饼干、面包等干粮。

马平有哮喘病,白天爬山气喘吁吁就偷偷含药片。半夜发作严重时不能平躺仰睡,半身依靠着床头,熬到天亮又揣着药丸去工作。病能瞒过领导和同事,但瞒不过妻子,劝他不成就依着他,妻子抚摸丈夫被毛草割破的伤口、工具包勒出的肉痕……百般温存照顾。一次暴雨来袭,电闪雷鸣导致变压器跳闸,马平夺门而出。“太危险了,我也陪你去!”妻子尾追,俩人裹着雨衣风雨同行。一声炸雷马平本能地身子后仰,手扶梯子的妻子胆战心惊……

2015年,马平担任聂家河三个台区负责人,针对村民私拉乱接的不良习惯,他挨家挨户宣传科学用电,接手一年时间,就把三个台区线损从10%降低并保持在5%以下。


精准扶贫 我也有责任

马平的妻子罗风英也是农门出身,夫妻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妻子勤扒苦挣,好不容易开了家餐馆,指望丈夫能搭把手,可马平整天起早贪黑为电忙,妻子只好把在武汉证券公司的女儿、女婿拉回来,“女儿的成长我没操啥心,妻子为家庭付出的太多!”马平深感内疚。

这些年餐馆生意红火,听妻子说想招人,马平立马接过话茬:“村里几个贫困户,没有啥技能,出门打工也没有谁愿意要,我看他们为人也实在,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吧。”

“贫困户进来,可别把店吃垮了。”这话难听但也是为他们好。“人心换人心,你帮别人一把,人家能亏着你吗?”马平与妻子商量着。

其实妻子跟马平性情一样,见谁贫困心难平,能帮一把是一把。胡为菊身有残疾,每个月都为电费犯愁,马平索性替她交付全年电费,直到她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来武英左腿残疾不能干体力活,马平指导她在房前屋后种小菜,然后由妻子以市场价格收购。小餐馆成了村民小菜园的小市场。谁若言谢,马平总会说:“过去我们穷时你们不也帮助过我们吗?”

如今已有8个贫困户在马平妻子的餐馆里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贫困户有了尊严和幸福感。郑湘鄂原本是漂亮活泼的女孩子,一场车祸留下颠痫后遗症,每年药费高达4万元,马平把她连同其父一起引荐到妻子的餐馆工作,父女俩每月收入5000多元,缓解了燃眉之急。


捐资助学 为明天加油

马平(右)正在了解受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马平后悔少壮不努力,当年读书少,如今看见谁家伢子考起大学为学费犯愁时,心急难平。前后帮助几个大学生后他感到,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成立助学会,就能集中财力办大事,让更多的孩子读大学。他的念头得到镇政府的支持和镇办企业的响应,已筹集助学基金30多万元,每年资助村里家境贫寒的学生,去年有8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看着村里老姐老妹们跳广场舞,老哥老弟们含饴弄孙,马平内心颇有自豪感。干了18年农电工,马平从没厌倦过,双桥电工组多年无一起投诉,他本人连续十年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每得荣誉他都心境难平,他知道,现在家家户户冰箱空调,村民对电的需求更强烈,要求也更高,眼下进行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他又进入亢奋状态,“速效救心丸”“咳喘宁”等药物随身带,甘当农电马前卒,他想在退休前,再整出点不平凡的事儿才心安。

(责编:刘娟 审核:党艳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