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 “以前田里灌不到水,从堰塘里放水还没到田里就漏完了,路也不好,机械开不进来,田难种啊!现在堰塘整好了,灌渠打得好,路也通了,大农机可以直接下田,我们种田的信心更足了!”望着连片良田里轰鸣的翻耕机,宜都市松木坪镇徐家湾村种粮大户袁邦喜激动得脸上笑开了花。
松木坪镇是宜都市粮食主产区,但多年来稻田道路狭窄泥泞,机械化作业不便,农田灌排渠道破损较多,农民耕种难、灌溉难。“一共就几亩地,种起来费时又费力。”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下沉走访时,听到不少村民反映种地难,种粮积极性下降的问题。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市农业农村局迅速摸排情况,会同镇、村、农田整治设计单位进行实地勘验走访,针对松木坪镇田地多为水田、分布较为集中、灌溉设施损毁等特点,结合不同片区农田地情制定了优化灌溉排水布局、堰塘整治、新建生产路等农田整治措施,针对性解决机械化作业不便、沟渠不畅等问题。
“这个方案蛮好!我同意,以后水可以直接灌到田里了,大机械下田也方便了。”参与设计方案征求意见的徐家湾村村民李老汉连连点头。
为了确保农田配套生产路、下田道、灌溉渠等基础设施设计贴合村情民意,市农业农村局与村委会共同召集村民们开起了“研讨会”,设计单位把设计方案摆出来,村民们有什么问题现场提出,一起讨论合作修改,最终达成一致,为后续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徐家湾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整治堰塘3口,新建灌渠14条4128米,建设生产路6条1033米,改良农田面积1000余亩,亩产成本下降近200元,惠及群众2000余人。优良的农田条件引得多个种粮大户热情高涨,该村新增流转土地350亩,吸引2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带动了集体、农户双增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收丰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武器,也是让村民们切实享受农业产业发展红利的必要工作,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帮农户把种田基础打好,让群众真正受惠。”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辉喜表示。
截至10月,2024年全市共投入资金5024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6800亩,惠及群众3万余人。在高标准农田实施过程中,市纪委监委、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先后多次蹲点现场,就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群众反映等方面跟进监督,发现并及时督促整改问题7个。全市农田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格局逐步形成。
(责编:刘娟 向姝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