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激情跨越勇当先 服务民生谱新篇

2018-11-29 15:16  

——喜看改革开放四十年幸福宜都的沧桑巨变

核心提示

表彰第三届宜都市道德模范

尾笔村红白理事会隆重成立

宣传道德模范进乡村

陆城城区一角

百强宜都,魅力名片。宜都,是一个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古城,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之称。

谱为民曲,唱奋进歌,改革开放四十年,宜都市委市政府在高质量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中国百强满意的答卷。同时,他们引领宜都人向幸福出发,一大批民生工程惠及40万人民,让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田里栽的摇钱树,出门走上水泥路,路边栽满绿化树,农民住上小别墅,宽带电视进了屋,小康生活多幸福”。金秋时节,记者踏访了宜都这片人民安居乐业的热土,宜都农民用流传在宜都村民口中的顺口溜,给记者诠释宜都这一个山区县在改革开放40年的嬗变之谜。

为富裕宜都强体,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速

城建项目建设有新突破。宜都市紧紧围绕“三市三区”宏伟目标,以城乡建设提速增质为主线,在正式入选省级“多规合一”试点后,他们完成了《宜都市城乡总体规划修改(2017-2030)》和中心城区2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初步方案,编制完成三江新城、美丽乡村旅游等7个专项规划。近年来开工城建重点项目88个,投资5.3亿元。他们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投资1.5亿元改造升级园林大道、杨守敬大道等1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投资3.5亿元新建和配套了西湖三路、陆渔大道、五宜大道等14条城市区间道路,城市交通更加合理,出行更加便捷。目前,宜都建成区面积26.6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237.8公里,道路面积4.89平方公里,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9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提高到18.36%。同时,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完成了杨守敬大道绿化改造、宜华大道生态景观、陆逊大道绿化配套等7个项目,城区园林绿化带补植乔灌木800余株、色块及草坪11000平米。陆渔大道分车带及清江二桥三角地、渠化岛绿化工程被表彰为宜昌市第七届园林绿化优质工程。目前,宜都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060.3公顷,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住房保障有新发展。宜都去年新增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2130套,其中签订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补偿协议222户,新增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建设1201套,完成公租房实物分配408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19户。商品房“去库存”稳妥推进,全年批准预售项目15个,面积26.7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85.25%。同时,大力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门头广告招牌、校园周边环境、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六大行动”,对清江大道、长江大道等19条城市主次干道逐街逐巷整治,共规范出店占道经营220余家,清理流动摊点1000多家,整顿各类不规范门头广告招牌400多个,查处乱倒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案件68起,查处违法违规建设113起,拆除违建面积6000余平方米,有力地保证了宜都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考核验收。为此,宜都再次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

绿色交通成效显著。宜都在白洋长江大桥加快推进,陆松路、S216绕城路、雷梁路建成通车,硬化农村道路145公里,建成生命安防工程376公里、“四好农村路”100公里的发展基础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要求,宜都组建联合执法专班加快推进岸线整治。目前,砂石码头现已全部取缔,新设立3个砂石集并中心,散货码头通过规范提升保留23个。岸线资源整合后仅占用8813米,节约50%以上。为实施道路治超治限、防尘降污,自去年10月以来,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成立专班,联合开展“非法改装车辆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创新治超管理方式,严禁车辆带泥上路,严格公路绿化与项目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开展“一路一景色”创建。同时,引进了20台新能源电动车,并于10月1日在6路、7路全线投入运行,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公交车44辆,开通公交线路8条。开通近两年来,新能源电动车以自身的环保、平稳、舒适赢得了宜都市民们的广泛好评,树立起了宜都公交的新形象。

宜都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创建、文化同行”送戏下乡

市民活动中心开工

杨守敬小学千人现场书法展示活动无比壮观

市民义诊活动场面火爆

教育质量高位突破。宜都紧紧围绕建设“宜教之都,宜学之都”,全力打造与全国百强县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坚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基本普及、特殊教育良性发展、民办教育高端升级的原则,加大教育强市力度。为此,宜都出台了《宜都市义务教育学校绿色教育质量管理办法》及《宜都市义务教育学校绿色教育质量综合考核细则》,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测中心,精准把脉全市各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中考各学科质量位居宜昌市前列;普通高考质量连续12年居宜昌市前列。同时,教育城域网建成投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家庭教育实验工作经验全国推介,宜都市教育局被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健康宜都成果累累。宜都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时,大幅增加财政投入,医院发展有保障。宜都市一医院业务综合楼装饰装修顺利开展;市妇幼保健院实施整体搬迁,确定迁址城西国贸大厦;市中医医院综合业务楼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稳步实施;姚家店镇卫生院新建工程顺利推进。同时,印发了《宜都市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对健康扶贫对象的认定、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建立健康扶贫专项救助资金,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在此基础上,宜都大力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送政策”等农村基层义诊活动,已为全市13580名精准扶贫对象进行体检并全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每人签约了一名乡村医生或乡镇卫生院医生。目前,宜都跻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获评2014-2016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入列全省首批7个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之一。被省卫计委表彰为“湖北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是全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宜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荣获宜昌市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潘家湾土家族乡、聂家河镇、五眼泉镇3个乡镇上榜2014一2016周期国家卫生乡镇,成为宜昌市乃至湖北省拥有国家卫生乡镇最多的县(市)。

财政支出惠民比例攀高。近年来,宜都财政支出惠民比例高达70%以上,加大了十大惠民工程建设速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新增城镇就业13494人,创业带动就业1960人。“我选湖北·就在宜都”计划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基本医保并网运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统一;棚户区改造2130套,新增保障性住房1201套;“三治”融合深入推进,荣获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平安创建持续开展,“雪亮工程”加快实施,城区治安防控实现全覆盖。

为人文宜都增辉,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公共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宜都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惠民工程来抓,坚持公共文化普惠于民的原则,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2013年6月,宜都在全省率先启动“全民阅读一体化网络”公共图书馆集群建设,农民可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自行完成馆藏图书通借通还等业务,实现了“城乡同读一馆书”,形成了服务均等、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于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全年实现无障碍、零门槛的免费开放服务,每年接待人数连续几年超过10万人以上,2017年达到17.8万人次;市文化馆每年活动量达5000场以上;图书馆借阅量每年达10万册次以上;全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59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71平方米。

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同步发展。宜都市图书馆新馆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宜都市市民活动中心项目已于2017年6月动工建设,拟于2020年投入使用。乡镇街道文体服务中心、村文化室、基层文体活动广场建设实现全覆盖;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每年放映总场次均在1500场以上;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无线WiFi和数字资源的全覆盖;每年建设10个农民体育健身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如今,宜都各个乡镇形成了自己特色品牌:建成以“文化走廊,户外梦乡”为品牌的红花套;以“养生寿山,谜语故乡”为品牌的高坝洲;以“两江名镇,康乐慢城”为品牌的陆城;以“文采湿地,逍遥水乡”为品牌的五眼泉……同时,宜都组织文艺专业队伍和协会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开展送文化、送公益电影下乡及公益演出活动,实现了“每个行政村平均每月放映1场电影、每年看4场以上文艺演出”的目标。

公共文化成果满枝。2017年,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剧《清江清 长江长》获第二届宜昌艺术节文华综合大奖,为此2018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项目资助,此次获得国家资助的县级单位全国仅有两个,在宜都历史上属于首次。今年8月,宜都还选送了表演唱《打银锁》、群舞《摔碗酒》等参与展演,有三个节目获得第二届宜昌艺术节群星奖,是宜都近年来创作文艺精品的代表。同时,《青林寺村志》入选首批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