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周静)3月17日,晨光熹微中,陆城街道东风社区伞厂宿舍小区的运动广场被镀上一层金边,簇新的湛蓝乒乓球台在朝霞中泛着柔和的光泽。退休工人刘琳手腕轻抖,一记精妙的弧线球掠过球网,清脆的击球声与围观居民的喝彩声交织成春日晨曲。这张看似普通的球台,正悄然化身为基层治理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鲜活缩影。
700元:点燃共建之火苗
个体工商户王超是个不折不扣的乒乓球爱好者,平日里闲暇时光,他总爱约上好友刘琳一同切磋球技。可每次打球,两人都得耗费不少时间,辗转到很远的地方寻找合适场地,这让他们颇为苦恼。
“你们小区改造后,各类健身器材都配备齐全了,可唯独缺了一张正规的乒乓球台。” 又一次相约打球时,王超看着伞厂宿舍小区空旷的运动广场,灵机一动,当即向刘琳提议,“干脆我来买一张,就放你们小区,没事的时候大家伙都可以来玩两把!”
“哪能让你一个人承担,我也得出份力!”刘琳毫不犹豫地立刻响应道。
没想到,这对球友的一番苦恼倾诉,激起了层层涟漪。坐在运动广场旁议事亭里的其他居民听到这番话,当即又有三人站出来表态,愿意加入出资行列。
很快五人就凑足700元,在网上选定了一款心仪的乒乓球台。“真没想到,一句简单的闲聊能引发大家这么强烈的共鸣。”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超仍难掩内心的感慨。
一方雨布:织就守护之铠甲
球台安置在露天广场,日晒雨淋在所难免,如何有效抵御风雨侵蚀,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关键时刻,业委会主任李爱国和妻子主动站了出来。凭借家中做生意剩余的防雨布,李爱国夫妇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款可伸缩的防雨罩。
“瞧,这个拉链设计特别方便,拉开就能使用球台,收起来也不占空间,这样可以让球台多用几年!”李爱国满脸自豪,一边展示一边详细介绍着防雨罩的巧妙之处。
3月14日,安装球台那天,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但这丝毫没有阻挡居民们的热情。
二十多位居民自发组成“护台联盟”,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负责搬运沉重的球台部件,有的帮忙安装调试。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这张长达2.74米的崭新球台稳稳地在广场落地。
居民王发英满怀爱惜地轻轻擦拭着球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可不只是一张普通的球台,它是咱们共同努力的心血结晶!”即便天空飘着细雨,大家也忍不住当即在球台上打了一场球,还兴致勃勃地相约,等雨后天晴,一定要再来好好切磋一番。
方寸球台:奏响睦邻之交响
这张乒乓球台,已是自去年11月小区议事亭“穿上”温馨“大红袍”后,又一位加入小区的新成员。
小区议事亭本就是小区的活力汇聚之地,如今乒乓球台启用,更是让这里热闹非凡。每天上午,头发花白的老人们便相聚在此,以球会友,你来我往间,不仅切磋了技艺,更增进了彼此的情谊;傍晚时分,亲子家庭纷纷登场,父母与孩子一同站在球台两侧,享受着欢乐的对战时光。
“现在广场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成了邻里交流的温馨‘会客厅’。” 东风社区网格员周静见证着小区里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言语间满是欣慰。如今,小区居民自发组建了舞蹈队、棋牌队,随着乒乓球台的加入,又新成立了乒乓球队,小区生活愈发丰富多彩,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
“每个居民释放千分之一的能量,就能汇聚成改变社区的强大力量。” 从议事亭的“大红袍”到乒乓球台的“蓝精灵”,伞厂宿舍小区的故事深刻印证了:基层治理的核心密码,就藏在“需求从群众中来,方案到群众中去”的温情共建之中。这张蓝色乒乓球台,承载的不仅仅是乒乓球欢快跳跃的轨迹,更勾勒出了新时代社区自治、和谐共融的美好图景。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