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2025-03-25 10:53   市司法局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郑素)公平有序、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是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安全网。宜都市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法治之力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效回应经营主体法治需求,全力打造“护企、安企、便企”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为建功“支点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护企,筑牢发展根基

目标定向,把准营商环境“定盘星”。锚定“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目标,立足“一个统筹,五大职能”,以全面依法治市为主线,坚决守牢党委政府决策的风险线、社会平安稳定的底线、法律服务为民的保障线、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线,为中小微企业营造“敢投愿闯”的法治生态,努力打造具有县域辨识度的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样板”。

规划升级,校准政策预期“经纬仪”。围绕“十四五”法治建设规划收官目标,谋划“十五五”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法治宜都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打好“八五”普法规划攻坚收官战。科学编制2025年法治建设行动方案,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改革,创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项行动,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持续完善合法性审查机制,构建“目标-任务-办法”三位一体规划框架,统筹推进法治宜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铁军淬炼,锻造法治先锋“破冰舰”。树牢“大司法行政”理念,依托“赋能讲堂”平台,开展执法执业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活动。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培训,采取脱产培训、集中轮训、远程教育、线上学习等方式,创新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形式,不断推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严把执法人员入口关,建立健全执法人员退出机制,实现执法人员进退有序的动态管理,推进行政执法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锻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新时代执法铁军。

法治安企,激发市场活力

督察增效,握好法治考核“指挥棒”。以深化法治督察“三创三化”先行区改革项目为重心,围绕法治政府建设薄弱环节、法治化营商环境短板弱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法治建设督察计划。把握“实、严、准”三字诀,围绕法治建设“考核谁、谁来考、考什么、结果怎么用”等问题,逐步完善考核体系、优化考核机制,持续压紧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全面推进法治督察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执法柔性,铺设涉企执法“缓冲带”。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于行政强制事项“四张清单”,探索“前期教育提醒、初犯责令整改、后期惩戒处罚”阶梯式执法模式,设立行政处罚“冷静期”,允许企业在充分知悉违法后果前提下,通过主动修复、合规承诺等方式换取处罚梯度降低,推动行政执法从“以罚代管”向“纠偏促治”转型。建立“监管介入前移”机制,对重点领域实施“风险预警约谈+整改效果追踪”双轨管理,将违法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

共治聚力,架设发展赋能“立交桥”。积极打造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中心,持续完善“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实质性化解联动机制,注重“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明确“一个入口、多种出口、实质化解”目标,构建全主体、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化解行政争议模式。深化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建设,实行告知承诺制改革,压缩各类审批和许可事项,开展主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线上服务、上门服务,打造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执行保障“一站式”维权闭环。

法治便企,增进民生福祉

解纷提速,畅通矛盾化解“快速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调联动”机制,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深化诉源治理,实现以多元解纷“加法”撬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乘法”。以市综治中心建设为契机,持续加强市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探索商业、协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服务升温,打造惠企便民“补给站”。扎实开展“万所联万会”“千名律师进千企”“减证便民”“智慧执法”“云公证”等行动,组建新能源新材料、柑橘全产业链等专业法律服务团,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免费法律培训、免费法治体检、免费法治宣传。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畅通企业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渠道,探索“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辐射圈”,满足企业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普法固本,种好法治生态“口粮田”。聚焦全民法治素养提升,构建“沉浸式+互动式”普法新生态,推出“法治微课”“法典随身听”等数字产品,实现普法宣传“指尖可达”。创新“订单式普法”机制,针对企业用工、物业纠纷等高频需求,定制“法律明白卡”“风险预警包”。培育“法律明白人”2.0版,推动普法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实施青少年法治护航工程,通过“法治副校长”“法治漫画大赛”等形式,筑牢青少年法治信仰根基。将学法用法纳入信用积分管理,形成“普法-守法-学法-用法”良性循环。

(责编:刘娟 李华 审核:党艳秋)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